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樂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Remove ads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路100號院,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直屬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型管樂藝術表演團體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大軍樂團之一[2]

快速預覽 軍政主官, 團長 ...
Remove ads

歷史

前身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的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華北軍區軍樂隊。1947年10月,晉察冀軍區野戰兵團在清風店殲滅國民革命軍第三軍主力,俘虜該軍軍長羅歷戎,並收容了該軍軍樂隊。在該軍軍樂隊及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樂隊的基礎上,成立了華北軍區軍樂隊。後來,華北軍區軍樂隊又收編了北平市警察局軍樂隊等等。[3]

背景

1949年8月,由華北軍區軍樂隊、二十兵團軍樂隊、坦克師軍樂隊、北平公安總隊軍樂隊組成了聯合軍樂隊,在北苑開始了集訓。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聯合軍樂隊第一次亮相,演奏了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1950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周年慶典上,軍樂隊遊行經過天安門前時,毛澤東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說:「中國人口這麼多,天安門廣場這麼大,要成立千人軍樂團。」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在聶榮臻的關懷下,具體籌建工作由華北軍區政治部負責,羅浪、王建中、白森林、朱為流、靳明啟5人組成籌備小組。

擴編成立

1952年7月10日,軍樂團在北京馬駒橋鎮擴編成立,定名「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部軍樂團」,羅浪任團長,王建中任副團長,白森林任政委,朱為流任副政委,定編1182人(實際1166人)。[3][4][5]

全軍軍樂訓練會議

1954年1月,為統一領導全軍軍樂團、隊工作,中央軍委軍訓處成立軍樂指導處。

1954年5月下旬,全軍軍樂訓練會議在北京東郊東壩鎮軍樂團駐地「大席棚」召開。

軍樂學校

195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創辦上海軍樂訓練班,開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軍樂學校,後來又創建軍樂大專班。2006年,完善了軍樂專業的本科教育體系。[3]

全軍軍樂訓練會議後,為提高軍樂水平、儘快培養大批軍樂幹部和優秀隊員,同時應蘇聯顧問建議,中央軍委訓練部提案將軍樂團改編為軍樂學校,下設學員大隊,縮減原千人規模的軍樂團至三百人由軍樂學校兼管。

1955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學校正式開學,軍樂團團長羅浪兼任校長,軍樂團政委朱為流兼任政委,定編589人。由此,軍樂團開始使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的名稱和印信。

全軍軍樂工作會議

1962年3月3日,為解決全軍軍樂工作長期累積的問題,中央軍委專此召開辦公會議,並對軍樂團以及全軍各軍區、各軍種軍樂隊的領導關係、編制定額和基本任務等問題做出決定。

全軍軍樂隊撤銷

1979年7月15日,中央軍委通知決定,全軍僅保留總政軍樂團(定編700人),各大軍區、軍種所屬軍樂隊一律撤銷。

重新建團以來

截至201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先後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14次國慶閱兵以及歷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會議開幕式、閉幕式,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演奏任務7000多次,迎送過將近200多個國家的上千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事代表團。[3]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和軍隊的重大典禮、重要會議、迎送國賓等儀式舉行音樂演奏,在藝術上著意追求中國氣派。

200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建成了解放軍軍樂廳,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路100號東側長智路。[6]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2016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上級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轉隸新成立的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7]

中共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和禮炮鳴放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從而取代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衛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禮炮隊。2018年1月1日7時36分,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首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和軍樂團執行[8](同時升旗儀式上國歌由演奏三遍改為只奏一遍)。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自此開始擔負天安門廣場升降旗任務。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衛隊不再負責升降旗任務,番號同時撤銷[9]

2018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原八一電影製片廠、原總政歌舞團、原總政歌劇團、原總政話劇團、原總政軍樂團合併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10][11]

2022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與解放軍軍樂團合併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

歷任主官

Remove ads

創作組(室)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擴編成立前後,尚無專職創作員。該時期軍樂團演奏的音樂作品,幾乎都是團領導、樂隊指揮兼職創作編配。主要有羅浪、王建中、李禎祥(歐陽楓)、李桐樹、程音章等人。同時,羅浪等領導始終設想培養一支專職創作隊伍。他們四處蒐羅人才,從其他單位調整人員,作曲家傅晶就是於此時由八一電影製片廠音樂組轉入軍樂團的。1956年軍樂團成立了一個專業創作組,首批創作人員由齊國棟、李延生、傅晶、李序四人組成,後又有劉言等人加入。至此,軍樂團的音樂創作有了一個職業化的開端。[12]

組長
  • 齊國棟

1970年因編制調整,創作組解散,創作員分別編配在各個隊中。1976年編制重新調整,創作組提升為創作室。1978年其編制再次調整。

主任
  • 傅 晶
  • 李延生
  • 嚴曉藕
  • 曲成久
  • 陳 丹
  • 王和聲
  • 郭思達
  • 娜 拉

聯合軍樂團

至2021年7月,解放軍軍樂團及其前身部隊已經參與組成數十次聯合軍樂團。茲將歷次閱兵活動中聯合軍樂團主要情況列表如下:[12]

更多資訊 時間, 活動 ...

作品

下表列舉由軍樂團創作與改編的部分作品。

1949年前後至文革前

重建至軍改前

勤務

Thumb
解放軍軍樂團在人民大會堂前進行禮賓表演。

慶祝大會

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

  • 升旗號角》(郭思達作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程義明移植管樂)
  • 《歌唱祖國》(王和聲編曲)

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程義明移植管樂)
  •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鄭路編曲)
  • 《儀式號角》(王和聲作曲)
  • 《儀式號角》(娜拉作曲)
  • 《獻花圈進行曲》(李延生作曲)

國家公祭儀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程義明移植管樂)
  • 《國家公祭獻曲》(郭思達改編)
  • 《國家公祭獻曲》(李旭昊作曲)

宴會

  • 《阿拉木汗》(于建芳改編)
  • 《草原夜色美》(王和聲作曲)
  • 《採蘑菇的小姑娘》(于建芳改編)
  • 《教我如何不想她》(陳丹編曲)
  • 《梔子花開》(曉藕作曲)
  • 《孔雀舞曲》(王和聲作曲)
  • 《弦子》(于建芳編曲)
  • 《花鼓》(曉藕編曲)
  • 《牧歌》(曉藕編曲)
  • 《好日子》(王和聲編曲)
  • 《康定情歌》(曉藕編曲)
  • 《半個月亮爬上來》(季承、曉藕編曲)
  • 《楊柳青》(曉藕編曲)
  • 《月亮》(舒永剛編曲)
  • 《清江河》(季承、曉藕編曲)
  • 《七子之歌》(舒永剛編曲)
  •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曉藕、延生編曲)
  • 《小河淌水》(李延生編曲)
  • 《在銀色的月光下》(季承、曉藕編曲)
  • 《諾德爾江邊》(季承編曲)

著名成員

Thumb
于海(正中),曾任該團第八任團長。

指揮家

羅浪、王建中、李禎祥(歐陽楓)、程義明、劉玉寶、趙瓊(趙瑞芳)、牟宏源、劉言、程壽昌、于海、于建芳等。

作曲家

羅浪、王建中、李桐樹、李禎祥(歐陽楓)、傅晶、李延生、齊國棟、李序、程音章、劉言、李伯樂、邊疆、鄭進田(鄭路)、魏群(小魏)、吳光銳、賈雙、季承、嚴曉藕(曉藕)、邊疆、若平、欒仁傑、王曉嶺、于建芳、王和聲、陳黔、陳丹、曲成久、舒永剛、范偉強、郭思達、娜拉、李嬋、李旭昊、杜漠等。

演奏家

牛占英、朱堯洲、李復、孫大方、魯濟生、汪恩來、李維殲、劉光泗、汪呈發、劉啟林、楊國安、薛連生、吳化泉、李南超、項飛、鄭進田(鄭路)、孫其軍、王啟文、程振華、逄豐成、謝進歧、王強,鄧桂生、吳光銳、鄭雄等。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