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國民黨廣州市黨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國民黨廣州市黨部,是中國國民黨在廣東省廣州市的縣級黨部,成立於1924年,在1949年瓦解。
廣州是廣東省首府,也是中國國民黨及其前身在民國早期主要的活動地區,因而國民黨中央機構和廣州市地方組織的活動往往重合。1924年以前國民黨的廣東省、廣州市黨組織機構未有嚴格劃分,即使分立之後,廣東省黨部也經常和廣州市黨部一起聯合進行重要的政治活動。
歷史
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廣東廣州召開。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正式確定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的策略方針。中國共產黨三屆一中全會則進一步「促進國民黨改組,在全國擴大國民黨組織,凡有國民黨組織的地方,中國共產黨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一併加入;凡國民黨無組織的地方,我黨則為之建立」。會議還決定中國共產黨要「通過黨團性質的秘密小組在國民黨內貫徹共產黨的綱領和政策」,努力爭取「站在國民黨中心地位」[1]。
1923年10月6日,蘇聯顧問鮑羅廷應孫文邀請,前來廣州協助中國國民黨進行改組工作。鮑羅廷特別提到在廣州和第二中心上海組織國民黨的「堅強團結的核心」,鮑羅廷的建議,得到孫等國民黨領導人的採納。25日,中國國民黨改組特別會議在廣州舉行。廣州作為國民黨改組工作的先行點,會後由吳鐵城等主持進行黨員登記,大量吸收新黨員,並開始建立區黨部、區分部等基層組織。10月28日,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正式成立,並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廖仲愷、鄧澤如、孫科、鮑羅廷、楊庶堪、林森、吳鐵城、謝英伯、譚平山等出席會議,推廖仲愷為主席。會議除商討改組事宜外,討論了廣州市黨部的組織問題,擬設立廣州市黨部、區黨部、區分部,並在廣州組織登記委員會,辦理黨員登記事項。推定鄧澤如、吳鐵城、謝英伯、譚平山(中共跨黨黨員)為登記委員,以吳鐵城為主任。
1923年11月11日,中國國民黨廣州市全體黨員大會舉行大會,到會2000多人,決定以廣州為試點進行改組,重新登記黨員,並依警察區域劃分為12個區,組織廣州各區黨部和66個區分部,以及鐵路、兵工廠 的3個特別區黨部。廖仲愷代表孫文在大會上發表講話,要求國民黨建立完備的組織,「闡我黨綱,揚我黨譽,俾本黨日臻於昌盛。」12月23日,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假座廣州市政廳舉行第十九次黨務會議。會議再次就組織廣州市黨部的有關問題進行討論。初步議定廣州市各區分部、區黨部、市黨部,應由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委託秘書處,根據章程,派員組織;市黨部設執行委員7人,互推秘書1人,區黨部設執行委員5人,互推秘書1人。當時廣州全市有國民黨員3649人(國民黨一大時增至8218 人)。中共黨、團員阮嘯仙、劉爾崧 、楊匏安、楊石魂、周其鑒、周文雍、張善銘、郭壽華、郭瘦真等22人,分別當選為國民黨廣州市一、三、四、十區的區黨部或區分部委員[2]。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全國一大在廣州召開。國共合作隨之正式展開。國民黨在蘇聯的幫助下,從革命性政黨改組為蘇聯式的黨國制組織。中國國民黨改組後,由於統治範圍局限(當時廣東仍存在陳炯明、鄧本殷等反對廣州政府和聯俄容共的勢力),廣東各縣市國民黨黨務工作由國民黨中央黨部直接管理,中央組織部派員到各地,組織或改組黨部。孫文鑑於廣州為中央執行委員會所在地,地位重要,遂決定將廣州市黨部建成特別市黨部,與廣東省黨部地位平等,直接受中央執行委員會監督。並指派吳鐵城、孫科等為籌備委員[3]。
1924年4月21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舉行第23次會議,指定廣州特別市黨部執行委員候選人為孫科、馬超俊、吳鐵城、鄧慕韓、方瑞麟、伍智梅、黃季陸、陳興漢、鄺達生、潘歌雅、曾西盛、覃超、徐蘇中、阮嘯仙、羅邁、葉素志、趙錦雯、唐允恭、唐雲翔、謝良牧、陳安仁、梁龍、高冠天、林黃卷、鄧青陽、吳榮新、陳其瑗等27人。監察委員候選人為黃隆生、劉蘆隱、趙士覲、古應芬、陳樹人、鄧演達、 張民達、范其務等9人。4月25日-27日,廣州各區投票選舉,28日開票。5月5日選舉完成,投票總數6252張,廢票400張。廣州市黨部第一屆執監委,當選的執行委員是吳鐵城、孫科、潘歌雅、馬超俊、 陳其瑗、黃季陸、羅邁、陳興漢、方瑞麟。候補執行委員趙錦雯、阮嘯仙、伍智梅、曾西盛、鄺達生。監察委員黃隆生、劉蘆隱、陳樹人。候補監察委員張民達、林雲陔、 鄧演達[4]。
廣州特別市黨部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之後分別訂定章程。監察委員會章程於5月26日提交中央執委會第31次會議修正通過。執行委員會章程於5月29日提交中央執行委員會第32次會議修正通過。6月1日,廣州市黨部執行委員孫科、黃季陸向中央黨部提案,請制止共產黨活動,遭到孫文拒絕。6月3日,廣州特別市黨部執行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選舉黃季陸、方瑞麟、陳其瑗為常務委員,孫科為組織部部長,吳鐵城為宣傳部部長,馬超俊為工人部部長,陳興漢為實業部部長,陳其瑗為青年部部長,伍智梅為婦女部部長,並擇定南堤廣東支部原址為辦公地點。廣州特別市黨部組織機構的設置大體上與其他省市一樣,唯獨實業部的設置各地黨部未有,設立目的是加強與工商界的聯繫。
1924年7月6日,廣州特別市黨部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禮堂(也是國民黨一大會址)召開成立大會,廣州作為中國國民黨中央所在地及統治核心區,以及國共合作的根據地,率先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特別市黨部中國國民黨廣州特別市黨部。大會參加者有孫文的代表林森、中央執行委員會代表汪精衛、中央監察委員會代表張繼等,廣州特別市黨部委員孫科、陳其瑗、吳鐵城、馬超俊、潘歌雅等以及廣州市各區分部黨員和聯義社、總工會、機器總工會等代表。孫科任大會主席。孫科在大會所作報告中指「因為廣東為國民革命策源地,廣州市為中央執行委員會所在地,黨員甚多,地位較為重要,故稱特別黨部,與省黨部同等重要,直接受中央執行委員會監督」。「中央黨部有命令,則由市黨部直接發交區黨部分部,故市黨部受中央執行委員會監督,而區黨部亦直接受市黨部監督,此為本黨之系統及紀律所定。」林森、汪精衛也發表了講話。在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黨廣州特別市黨部擁有區黨部12個,區分部最多時達250多個[5][6][7]。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中國國民黨廣州市特別黨部青年黨員大會宣言
7月20日,廣州特別市黨部在廣州召開首次「青年黨員大會」,出席者200餘人。大會發表了一項宜言,指出:「現在列強帝國主義四面交侵的時代……必要先把我們的國家,放置於平等獨立自由之地位……中國惟一的革命黨,無人不承認就是中國國民黨……捨實現三民主義外,更沒有其他拯救全國國民出死入生的路途……中國國民黨更有足令人信服的就是他有一個為國人及外人所稱做「中國國寶」、「中華民國國父」的首領……設使我們全國國民,都一致起來擁護這個舉世敬重,一國無雙的首領,則我國的地位,早已和列強並駕齊驅」。大會最後號召廣大青年信仰三民主義,加入中國國民黨。這一宣言是尊稱孫文為「國父」的最早文獻之一[5]。
1925年10月20日至26日,國民黨廣東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12月,廣州特別市黨部第47次會議對執行委員會的機構作了調整,改實業部為商民部,並改選了各部部長和常委,選舉孫科為組織部部長,陳其瑗為宣傳部部長,吳鐵城為工人部部長,傅秉常為商民部部長,陳其瑗為青年部部長,唐允恭為婦女部部長,常務委員為陳其瑗、潘歌雅、黃季陸。
1926年1月,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2月,廣州特別市黨部召開第50會議,因為常務委員黃季陸投靠了西山會議派的中央黨部,不在廣州、 潘歌雅辭職,改推孫科、吳鐵城為常務委員,並以各部部長應推專員擔任為由,改推謝瀛洲為青年部長。1926年7月9日,廣州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戰爭,由蔣中正擔任總司令。隨著北伐戰爭的進展,廣東省逐漸由國民政府的中心變為大後方。7月27日,由於吳鐵城、傅秉常相繼辭職,改由陳其瑗兼任工人部部長,簡琴石任商民部部長。8月9日,謝瀛洲因病改由陳嘉藹接任青年部部長。
1926年12月,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在廣州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
1926年底,國民黨中央討論遷都問題後,12月7日,廣州國民政府與國民黨中央黨部停止辦公,並於1927年1月1日由廣州遷往武漢。
Remove ads
1927年4月15日,廣東國民黨軍政當局反共派李濟深等人發動響應蔣介石四一二清黨事變的四一五事件,捕殺或驅逐此前加入國民黨的中共跨黨黨員和親共國民黨左派。
1932年5月,市黨部第四屆執監委任期屆滿,經過改選,由西南執行部批准,產生第五屆執監委。以林時清、周棠、霍廣河、程岳恩、劉紀文、陸幼剛、譚惠泉等7人為執行委員,胡文燦、鄒卓立、林頌福、李仲仁、劉重明等5人為候補執行委員;以徐乙垣、何啟澧、程鴻軒、黃河灃、林樹巍等5人為監察委員,以駱鳴鑾、李直、伍智梅等3人為候補監察委員。
1934年5月,市黨部第五屆執監委任期屆滿,6月進行改選,經西南執行部批准,產生廣州市黨部第六屆執監委。以林時清、霍廣河、劉紀文、陸幼剛、譚惠泉、周棠、程岳恩等7人為執行委員,林頌福、胡文燦、劉重明、曾乃禎、李仲仁等5人為候補執行委員;以林樹巍、黃河灃、何啟澧、徐乙垣、程鴻軒等5人為監察委員,李懷霜、駱鳴鑾、伍智梅等3人為候補監察委員。
1936年,兩廣事變爆發,廣東國民黨主政者陳濟棠下野,廣東黨政軍進一步中央化。8月7日,國民黨中常會決議改組廣東省及廣州特別市黨部,廢執行委員制,改採用特派員制度,由陳立夫負責視察和指導省市兩黨部黨務。國民黨中央派遣方少雲、羅偉疆、邢森洲、陳紹賢、劉石心、曾三省、黃文山、伍智梅、陳宗周、黃范一、李大超等11人為黨務特派員,辦事處書記長陳宗周,接管廣州特別市黨部。14日和15日廣東省、廣州市黨部特派員辦事處接收廣東省、廣州市黨部。1937年6月,廣東全省取消縣黨部執、監委制。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與三青團合併。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