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國民黨江蘇省黨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1906年春,於上海成立中國同盟會江蘇分會,1912年,同盟會和其他革命組織進行五黨合併後,建立參加國會選舉的選舉型政黨國民黨,改稱國民黨江蘇支部。1913年,中華民國南方爆發反對袁世凱的癸丑之役(二次革命),袁世凱要求解散國民黨。1914年,孫文在東京另建立中華革命黨,原改組為中華革命黨江蘇支部。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確立聯俄容共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局面。在廣州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秘密派遣江蘇代表劉雲昭等回江蘇,在5月建立中國國民黨江蘇省臨時黨部。
當時,江蘇的共產黨相較國民黨活躍,人數更多。根據國民黨一大和中共三大決議,江蘇各地共產黨員均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成為跨黨黨員,全省先後建立松江、吳江、銅山、海門、崇明、丹陽、青浦、睢寧、崑山等12個國民黨縣黨部。
根據《各地黨務進行計劃案》規定,當一省內有5個縣(市)正式黨部成立時,應由中央執行委員會或執行部派員至該省召集全省黨員代表大會。1925年2、3月,江蘇省已有松江、吳江、銅山等5縣成立了正式黨部,本應召開全省代表大會,以成立省黨部。臨時省黨部報告上海執行部要求迅速召集省代表大會,但上海執行部卻置之不理。1925年6月底,國民黨中央決定於9月召開國民黨二大,要求江蘇省於會前成立正式黨部。
為了如期成立省黨部,臨時省黨部經過上海執行部的特准,改為通信選舉的方式,選舉產生省執行委員會委員和省監察委員,並根據中國國民黨總章的規定,1925年8月23日正式成立中國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即江蘇省第一屆執監委員會。新選舉的20餘名執監委員及候補執監委中,有9名為共產黨員,因此受到國民黨內一些反共人士的反對,認為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完全被「共產分子」所把持,由此在黨內開始出現矛盾和鬥爭。
1925年3月孫文死後,國民黨內的國共矛盾進一步升溫。1927年4月10日,剛由上海遷至南京不久的江蘇省黨部,被國民黨內的反共分子組織搗毀,省黨部委員張曙時等人被逮捕。共產黨員所任執監委員、候補委員被逮捕、關押、處決。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徹底「清黨」的四一二事變,進一步捕殺此前加入國民黨的中共跨黨黨員和國民黨親共左派人士。第一屆國共合作的江蘇省黨部到此結束。
隨後,江蘇省黨部在半年之內被國民黨中央先後多次派人改組,並實行大規模「清黨」。最後被改組成江蘇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下級組織在頻繁的改組中更是糾紛叢起。黨務指導委員會成立後,委派各縣黨務指導委員,辦理全省黨員總登記,組織基層黨部。國民黨中央決定於1929年3月召開國民黨三大,為了及時選出江蘇參加全國三大的代表,江蘇省黨務指導委員會決定各縣在1929年1月召開縣代表大會,選舉出席江蘇省代表大會的代表。2月8日,中國國民黨江蘇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京開幕,16日閉幕。
之後數年,在國民黨的派系鬥爭下,江蘇省黨部經歷多次改組,依次命名為:江蘇省特別委員會、江蘇省黨部臨時執監委員會、江蘇省黨務維持委員會、江蘇省黨務指導委員會、第二屆江蘇省執監委員會、第三屆江蘇省執監委員會、第四屆江蘇省執監委員會、江蘇省特派員委員會[1]。
中日戰爭爆發後,江蘇省黨部從鎮江縣依次遷往揚州、興化、溧陽、屯溪、興化、蘇南、績溪,直至1945年10月15日遷回鎮江辦公[1]。
1947年,省黨部先後改組為第五屆江蘇省執監委員會、江蘇省黨團統一委員會。1949年,省黨部陸續瓦解。1950年,省黨部主任委員丁治磐被免職[1]。
Remove ads
代表大會
- 第一次:1929年2月
- 第二次:1931年8月
- 第三次:1932年12月
- 第四次:1947年2月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