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共產黨在八大至十二大前地位僅次於黨主席的職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簡稱中共中央副主席,是中國共產黨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956年)至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2年)期間設置的高級領導職務,其地位僅次於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產生,並由中央委員會任命,各副主席均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史 1]。
在該職務設置期間,先後有14人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其中有6人任期跨越多屆,即周恩來(第八屆、第十屆)、林彪(第八屆、第九屆)、陳雲(第八屆、第十一屆)、葉劍英(第十屆、第十一屆)、鄧小平(第十屆、第十一屆)、華國鋒(第十屆、第十一屆)。有3人在任上逝世,即林彪(第九屆期間墜機身亡)、周恩來(第十屆期間病逝)、康生(第十屆期間病逝)。有3人未經過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任免,即鄧小平(四五運動後被免職)、王洪文(懷仁堂事變後被免職)、華國鋒(四五運動後被任命,懷仁堂事變後升任中央委員會主席)。有2人曾任「中央委員會唯一副主席」,即林彪(1969年4月28日至1971年9月13日期間)、葉劍英(1976年10月7日至1977年7月21日期間)。有1人曾在任內被免職後再次被任命,即鄧小平(1975年1月10日被任命,1976年4月7日被免職,1977年7月21日再次被任命)。
Remove ads
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需要和國家安全考慮,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開始醞釀加強和改進中央領導體制的問題。1953年底,毛澤東提出中央領導分為一線二線的設想,並就是否增設中央副主席和總書記問題進行意見徵詢,但由於高饒事件而暫時擱置。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機構改革問題,討論黨中央設置副主席數量的問題。5月底,鄧小平起草中共中央《關於討論黨章修改稿的通知》,將增設中央副主席數量和其他問題提請各地黨委主要負責人討論。8月22日,中共七屆七中全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毛澤東就中央領導機構組成作說明,表示中共中央將設置總書記、主席和副主席。9月13日,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毛澤東再次就增設若干中央副主席和總書記的問題作講話[史 2]。
1956年9月26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修改後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史 3],修改後的黨章設中央委員會主席一人和副主席若干人,兼任中央政治局的主席和副主席[史 1]。9月28日,中共八屆一中全會召開,選舉劉少奇等4人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史 4]。1958年5月25日,中共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增選林彪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史 5]。1969年8月12日,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召開,除林彪外的其他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均在該次會議上卸任[史 6]。
1966年4月28日,中共九屆一中全會召開,選舉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僅有林彪一人當選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史 7]直至其墜機身亡,此後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人選空缺。
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屆一中全會召開,選舉周恩來等5人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史 8]。1975年1月10日,中共十屆二中全會召開,增選鄧小平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史 9],批准李德生辭任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的請求[史 10]。1976年4月7日,受四五運動影響[史 11],中央政治局根據毛澤東提議,撤銷鄧小平包括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在內的黨內外一切職務,任命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史 12][史 13]。10月7日,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華國鋒改任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決議[史 14]。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召開,決定恢復鄧小平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在內的各項職務,追認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史 13]。
1977年8月19日,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召開,選舉葉劍英等4人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史 15]。1978年12月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增選陳雲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史 16]。1980年2月29日,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召開,批准汪東興辭任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的請求[史 17]。1981年6月29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增選趙紫陽、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史 18]。
1982年9月6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新黨章規定中共中央只設總書記,不再設主席和副主席[史 19]。
Remove ads
列表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