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型運載火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型運載火箭(英語:Medium-lift launch vehicle,MLV)是指一種具備2,000至20,000公斤(4,400至44,100磅)近地軌道酬載能力的運載火箭。[1]目前成功製造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印度、烏克蘭、南韓和歐洲。
![]() |
型號
聯合發射聯盟(ULA)—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2002-2028年,酬載為9,750-18,810公斤(21,500-41,470磅)。
諾格創新系統(NGIS)—安塔瑞斯運載火箭:2013年服役至今,酬載為6,120-8,000公斤(13,490-18,000磅)。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聯盟2號運載火箭:2004年服役至今,酬載為7,020-8,200公斤(15,480-18,100磅)。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聯盟-1號火箭:2013年服役至今,酬載為2,850公斤(6,280磅)。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安加拉1.2型運載火箭:2014年服役至今,酬載為3,800公斤(8,378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二號C運載火箭:1982年服役至今,酬載為4,000公斤(8,8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二號D運載火箭:1996年服役至今,酬載為4,000公斤(8,8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1999年服役至今,酬載為8,600公斤(19,0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三號A運載火箭:1994年服役至今,酬載為6,000公斤(13,0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三號B運載火箭:1997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1,500公斤(25,4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三號C運載火箭:2008年服役至今,酬載為9,100公斤(20,1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四號B運載火箭:1999年服役至今,酬載為4,200公斤(9,3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四號C運載火箭:2006年服役至今,酬載為4,200公斤(9,3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六號A運載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SSO酬載為4000公斤(8,8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六號C運載火箭:2024年服役至今,SSO酬載為2400公斤(5,3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七號運載火箭:2016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4,000公斤(29,8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七號A運載火箭:2021年服役至今,GTO酬載為7,800公斤(17,16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八號運載火箭:2020年服役至今,SSO酬載為5,000公斤(11,0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八號A運載火箭:2025年服役至今,SSO酬載約為7,000公斤(15,0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2024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2,000公斤(26,000磅)。
藍箭航太(LandSpace)—朱雀二號運載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酬載為6,000公斤(13,200磅)。
天兵科技(Space Pioneer)—天龍二號運載火箭:2023年服役至今,酬載為2,000公斤(4,400磅)。
東方空間(OrienSpace)—引力一號運載火箭:2024年服役至今,酬載為6,500公斤(14,300磅)。
三菱重工(MHI)—H3運載火箭:2024年服役至今,最大酬載為16,500公斤(36,400磅)。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極軌衛星運載火箭:1992年服役至今,酬載為3,250公斤(7,170磅)。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2001年服役至今,酬載為5,000公斤(11,000磅)。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運載火箭3型號:2014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0,000公斤(22,000磅)。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世界號運載火箭:2021-2027年,酬載為2,600公斤(5,700磅)。
Remove ads
馬丁公司—泰坦2號雙子座運載火箭:1964-1966年,酬載為3,580公斤(7,900磅)。
馬丁公司—泰坦3號C運載火箭:1965-1982年,酬載為13,100公斤(28,900磅)。
馬丁·馬瑞塔—泰坦3號D運載火箭:1971-1982年,酬載為12,300公斤(27,100磅)。
馬丁·馬瑞塔—泰坦3號E運載火箭:1974-1977年,酬載為15,400公斤(34,000磅)。
克萊斯勒公司、麥道—農神1號運載火箭:1961-1975年,酬載為9,070公斤(20,000磅)。
聯合發射聯盟(ULA)—三角洲2號運載火箭:1989-2018年,酬載為6,100公斤(13,400磅)。
麥道—三角洲3號運載火箭:1960-1989年,酬載為8,290公斤(18,280磅)。
聯合發射聯盟(ULA)—三角洲4號中型系列運載火箭:2002-2019年,酬載為4,230-6,560公斤(9,285-14,475磅)。
通用動力—擎天神1號運載火箭:1990-1997年,酬載為2,340公斤(5,148磅)。
洛克希德·馬丁—擎天神2號運載火箭:1991-2004年,酬載為6,580公斤(14,506磅)。
洛克希德·馬丁—擎天神3號運載火箭:2003-2005年,酬載為10,218公斤(23,630磅)。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獵鷹9 V1.0型運載火箭:2010-2013年,酬載為10,450公斤(23,040磅)。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獵鷹9 V1.1型運載火箭:2013-2016年,酬載為13,150公斤(28,990磅)。
赫魯尼契夫國家航太研製中心—UR500運載火箭:1965-1966年,酬載為為8,400公斤(18,500磅)。
第一實驗設計局(OKB-1)—聯盟運載火箭:1966-1975年,酬載為6,450公斤(14,220磅)。
南方機械製造廠(Yuzhmash)—旋風系列運載火箭:1967-1969年,酬載為3,000公斤(6,600磅)。
第一實驗設計局(OKB-1)—聯盟L型運載火箭:1970-1971年,酬載為5,500公斤(12,100磅)。
第一實驗設計局(OKB-1)—聯盟M型運載火箭:1971-1976年,酬載為6,600公斤(14,600磅)。
進步火箭太空中心(TsSKB-Progress)/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聯盟-U型運載火箭:1973-2017年,酬載為8,200公斤(15,212磅)。
進步火箭太空中心(TsSKB-Progress)/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聯盟U2型運載火箭:1982-1995年,酬載為7,050公斤(15,540磅)。
/
南方設計局(KB Pivdenne)——天頂2號運載火箭:1985-2004年,酬載為13,740公斤(30,290磅)。
海上發射公司(Sea Launch)—天頂3號SL運載火箭:1999-2014年,有效GTO酬載為6,060公斤(13,360磅)。
南方設計局(KB Pivdenne)—第聶伯運載火箭:1999-2015年,酬載為4,500公斤(9,900磅)。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聯盟-FG型運載火箭:2001-2019年,酬載為6,900公斤(15,212磅)。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太工業部—長征二號A運載火箭:1974-1978年,酬載為2,000公斤(4,400磅)。
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長征二號E運載火箭:1990-1995年,酬載為9,500公斤(20,900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三號運載火箭:1984-2000年,酬載5,000公斤(11,000磅)。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太空工業部—長征四號A運載火箭:1988-1990年,酬載為3,800公斤(8,400磅)。
三菱重工(MHI)—N-II運載火箭:1982-1987年,酬載為2,000公斤(4,400磅)。
三菱重工(MHI)—H-I運載火箭:1986-1992年,酬載為3,200公斤(7,100磅)。
三菱重工(MHI)—H-II運載火箭:1994-1999年,酬載為10,060公斤(22,180磅)。
三菱重工(MHI)—H-IIA運載火箭:2001-2025年,酬載為15,000公斤(33,069磅)。
三菱重工(MHI)—H-IIB運載火箭:2009-2020年,酬載為19,000公斤(42,000磅)。
亞利安空間(Arianespace)—亞利安2號運載火箭:1986-1989年,有效GTO酬載為2,175公斤(4,795磅)。
亞利安空間(Arianespace)—亞利安3號運載火箭:1984-1989年,有效GTO酬載為2,700公斤(6,000磅)。
亞利安空間(Arianespace)—亞利安4號運載火箭:1990-2003年,酬載為5,000-7,600公斤(11,024-16,756磅)。
亞利安空間(Arianespace)—亞利安5號G型運載火箭:1996-2009年,酬載為16,000公斤(35,000磅)。
Remove ads
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中子號火箭:酬載為15,000公斤(33,000磅),回收酬載為13,000公斤(29,000磅),預計2025年首飛。
Stoke Space(Stoke Space)—Stoke Space Nova:回收酬載為3,000公斤(6,600磅),預計2025年首飛。
螢火蟲太空(Firefly Aerospace)—日蝕運載火箭:回收酬載為16,300公斤(35,900磅),預計2026年首飛。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聯盟5號運載火箭:酬載為18,000公斤(39,600磅),預計2025年首飛。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聯盟7號運載火箭:酬載為13,600公斤(30,000磅),回收酬載為10,500公斤(23,100磅),預計2028-2030年首飛。
MLS—旋風4M運載火箭:酬載為5,000公斤(11,000磅),預計2025年首飛。
天兵科技(Space Pioneer)—天龍三號運載火箭:酬載為17,000公斤(37,000磅),預計2025年首飛。
中科宇航(CAS Space)—力箭二號運載火箭:酬載約為12,000公斤(26,000磅),預計2025年首飛。
星際榮耀(ISpace)—雙曲線三號運載火箭:酬載約為13,000公斤(29,000磅),回收酬載為8,600公斤(19,000磅),預計2025年首飛。
星河動力(Galactic Energy)—智神星一號運載火箭:酬載為4,000公斤(8,800磅),預計2025年首飛。
箭元科技(Space Epoch)—元行者一號運載火箭:有效SSO酬載為6,500公斤(14,300磅),預計2025年首飛。
亞利安空間(Arianespace)—下一代亞利安Medium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KSLV-III:其酬載為10,000公斤(22,046磅),預計2030年首飛。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