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廣播新聞綜合頻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中國之聲,簡稱中國之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最早、影響力最大的廣播頻率之一。

快速預覽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中國之聲 CNR-1, 通稱 ...
Remove ads

1950年-2003年間呼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2004年1月1日起改版並更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2019年7月更改呼號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並交由全新成立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中心管理[1](實際上仍然使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呼號)。

中國之聲使用調頻中波短波衛星網際網路向全球播音,全天24小時播出節目(星期二凌晨2:05-4:25間暫停播音),其ID改編自古曲《梅花三弄》,除特別直播以外,中國之聲每天逢整點及半點(9:30-18:30)間都播出報時信號

Remove ads

歷史

  • 這一頻率的前身「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於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開播。
  • 1949年3月25日,改名「北平新華廣播電台」,開始在北平播音,後又改名「北京新華廣播電台」。
  • 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天安門廣場向全國現場直播新中國開國大典實況。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 1950年4月10日,《首都報紙摘要》開播,1951年隨著推出第二套節目(現經濟之聲),這一頻率更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1955年7月4日起,《首都報紙摘要》改為現名《新聞和報紙摘要》。
  • 2002年年底-2003年8月中期,央廣內部開始了第一套節目的改版調研,確立了第一套節目樹立「國家級專業新聞綜合頻率」的目標。
  • 2003年9月15日,央廣時任台長楊波召開台務會,推出了第一套節目改版後的全新節目安排(初版),同年12月1日,央廣召開第一套節目的改版動員會,意味著第一套節目的改版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第一套節目的17個節目部精簡到7個,另外設置總監辦公室和廣告運營部。
  • 2004年1月1日3:55分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改版並更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並啟用《梅花三弄》的改編版作為ID並在每個整點報時後播放,改版後的中國之聲星期一至五的節目排版以36節整點新聞和半點新聞和30檔背景式新聞專題和談話節目為兩翼,上下貫通、前後呼應,共同構成立體推進的動態新聞模式,星期六日的節目內容則以娛樂休閒為主打,早中晚各會提供綜藝類節目,時全天播音21小時30分鐘(3:55-次日凌晨1:35)。
  • 2004年6月28日起,中國之聲在半點時段推出天氣資訊節目《氣象•生活》,每天五分鐘提供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天氣預報,並隨時態進展根據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特點播報大眾必聽的各類指數(晨練指數、感冒指數、防曬指數等)。同時播報各類異常天氣新聞,把天氣與新聞揉為一體,指導聽眾穿衣、出行、旅遊、娛樂。另外,全球天氣變化也在節目的關注之內,尤其是旅遊名城以及華人和留學生較多的城市。節目還以環顧全球的視野,從衣、食、住、行、用、投資、醫藥、教育、科技、文化、娛樂等各個角度全面關注人們的生活品質,提供實時生活資訊服務,引領時尚消費趨向。同時結合氣象·生活新聞內容把實用的生活小常識穿插其中,通俗易懂地告訴聽眾,服務聽眾,該節目在2007年更名氣象信息。
  • 2004年9月6日起,中國之聲在午間時段推出消費維權節目《中國質量報道》,星期一至五12:50-13:30播出,設有「權威發布」、「維權在線」、「記者直擊」、「消費體驗」、「消費警示」、「品牌演義」等欄目,各版塊搭配播出。《中國質量報道》以「中國產品及服務質量的新聞雜誌」為節目追求,以大包容量、明快風格闡述「質量」理念。
  • 2005年1月1日起,中國之聲在星期一至五夜間時段推出情感互動節目《神州夜航》,開播的第一年安排在星期一至五0:00-1:30播出,2006年後改為22:30-0:30。
  • 2007年11月26日起,中國之聲在午間時段推出新聞節目《全球華語廣播網》,星期一至五12:00-12:30播出,同日《全國新聞聯播》更換片頭並改版。
  • 2007年12月24日凌晨零時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開始全天24小時播出(星期二凌晨除外)。
  • 2008年1月1日起,中國之聲在星期六日上午時段推出音樂節目《中國金唱片》,與音樂界、唱片界廣泛合作,以《中國金唱片》節目合作聯盟為依託, 藉助國家媒體品牌與音樂界、唱片業的資源優勢,並充分發揮廣播優勢,秉承「專業、全面、創新」的精神,匯聚唱片業精華,展示國家級音樂水準,涵蓋民族、美聲、通俗、器樂、影視音樂和引進版權等不同類別的唱片,打造以推薦和欣賞為主體的權威音樂節目,星期六日10:00-11:30以直播方式播出,原《娛樂新幹線》更名《娛樂周報》,並於星期六日9:30-10:00在中國之聲播出。
  • 2008年1月初,全國多地遭遇罕見強降雪天氣,隨著災情的加重,1月20日起,中國之聲開始全面關注陝西、河南、湖北、貴州等因雨雪災害滯留在路上的群眾。21日-23日,中國之聲打破日常節目編排,推出不間斷特別直播節目《愛心守望,風雪同行》,全力關注各地災情和救災工作。
  • 2008年5月4日起,中國之聲啟動《激情夢想》特別直播季,《新聞縱橫》擴版到50分鐘。《全球華語廣播網》改為日播節目,時長不變,特別直播季期間每天推出兩節大時段直播。
  •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後測定為8.0)級地震,中國之聲自當天下午15點起播出特別報道,當晚19點起取消原有節目編排,播出特別報道《汶川緊急救援》,全天24小時報道災區最新進展,這一特別編排持續兩個月。
  • 2008年8月25日-2008年12月31日,中國之聲試行新時間表,新時間表中,從早上8:00-晚上19:00在輪盤模式下播出《新聞直播間》(原為周末資訊節目),30分鐘一節,原有的《全球華語廣播網》、《全國新聞聯播》、《體育沙龍》、《千里共良宵》、《小喇叭》節目仍然保留,《神州夜航》更名《同在星空下》,同年10月7日起,《新聞直播間》更名《央廣新聞》,間場環節取消播放音樂,引入「今日關注」和「今日導讀」,同年11月起《新聞和報紙摘要》開始以直播方式播出,2008年美國大選期間,中國之聲輔以解說轉播CNN實況,[2]同年12月1日,中國之聲小規模改版,《千里共良宵》恢復直播,新節目《今晚聽吧》、《新聞解讀》等登場,《神州夜航》復播。
  • 2009年1月1日起,中國之聲正式啟用新時間表,打造「最心聞」理念,每天14小時輪盤制新聞報道,每30分鐘滾動更新。
  • 2009年12月26日起,中國之聲在傍晚時段推出全新節目《央廣新聞晚高峰》,每天16:30-18:30播出。
  • 2010年1月1日起,《神州夜航》停播,其節目的主持人繼續於《千里共良宵》主持,《新聞縱橫》進一步擴版到2小時(早7:00-9:00)。
  • 2011年10月8日,中國之聲改版,改版後中國之聲打造「責任至上」理念,多檔節目改版,同時推出即時新聞節目《此時此刻》,每天8:00-18:00/19:00-20:00/22:00-0:00逢整半點播出。(星期日無19:30一節)
  • 2012年9月3日,中國之聲推出文藝節目《中國大舞台》,星期日晚19:30-22:00播出。
  • 2018年6月1日,中國之聲與央視體育頻道聯合推出體育節目《決勝時刻》。星期一至六晚21:00-22:00播出。
  • 2019年5月1日起,中國之聲開始在每天7:00播放一次國歌(如《新聞和報紙摘要》時間延長,則安排在《新聞和報紙摘要》之後播出,地方台處理方法類似)。
  • 2019年10月15日,和台內其他廣播頻道、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同步進行節目改版。
  • 2020年7月1日起,中國之聲再度改版。
Remove ads

節目編排

更多資訊 時間, 節目 ...
Remove ads

收聽頻率

調頻(FM) 中波(MW)

更多資訊 地區, 特高頻/調頻(FM)頻率(MHz) ...
Remove ads

中波(MW)

短波(SW)

  • 全國短波(SW)頻率表(kHz):6030(DRM)、 6075、6105、6145、6180、7300、9455、9470、9540(DRM) 、9655、9660、9680、9735、9870(DRM) 9900、11605、11640、11695(DRM) 、13825(DRM)、15370、15320、15465、15735(DRM) 17770(DRM)、 17790(DRM)、17800(DRM)、 17830(DRM)、21555(DRM)

地面數位電視(DTMB)

與CCTV-1、2、4、10、12、13、14、15標清版共用一個頻道播出,具體頻道隨地區而變,MP2格式,碼率128kbps。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