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西北部的一個自治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map
Remove ads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語Xianxxix bifzivkar befkar zifzifzoux湘西苗語Xangdxid tutjadcul maolcul zibzhibzhoud),簡稱湘西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下轄的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州境東北達張家界市,東南鄰懷化市,西南界貴州省銅仁市,西毗重慶市,西北接湖北省恩施州。地處武陵山區雲貴高原過渡帶,山間有小型盆地和沿河谷地,武陵山主脈綿亙中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南部屬沅江河谷低山丘陵區,境內岩溶分布廣泛。沅江支流武水酉水為主要河流。全州總面積15,470平方公里,人口246.1萬,土家族苗族分別占約43%、34%,自治州首府吉首市人民北路58號。

快速預覽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州,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沿革

湘西州域歷史悠久。商朝,屬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屬楚黔中地。戰國時屬楚黔中郡。西漢屬武陵郡。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西晉、東晉屬荊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時期屬辰州。宋為荊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為湖廣行省恩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省永順司。明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餘為岳、辰兩州地。清置永順府和鳳凰、乾州、永綏直隸廳,東北部為澧州地。民國時期.1914一1922年為辰沅道。1938—1949年為第八、第九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鳳凰、乾城(今吉首)、永綏(今花垣)、瀘溪等縣和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分屬沅陵專區、永順專區。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6縣,並代管永順、龍山、桑植、大庸(今張家界永定區)4縣。年底,代管4縣亦屬直接管轄。1955年4月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設吉首,轄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桑植、大庸10縣。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後改縣設市。1988年,大庸市(今張家界市)升為地級市,12月31日,大庸市及桑植縣正式劃出湘西州。

Remove ads

水災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6月29日下午開始,湘西州鳳凰縣境內突然降暴雨,自16點30分至20時,縣城降雨量達112.5毫米。在鳳凰縣城區,部分低洼地帶出現積水,部分區域甚至發生內澇。到深夜,沱江鳳凰古城河段兩岸的河畔景觀道路部分被洶湧的洪水淹沒,難以行走[1]

地理

湘西州地圖坐標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東北與省內張家界市桑植縣永定區交界;東南與省內懷化市沅陵縣辰谿縣麻陽苗族自治縣相鄰;西南與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相連;西與重慶市黔江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相接;西北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宣恩縣毗鄰。

地理上處雲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結合部,武陵山脈由東北向西南斜貫全境,地勢南東低、北西高,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第二階梯之東緣。西部與雲貴高原相連,北部與鄂西山地交頸,東南以雪峰山脈為屏障,武陵山脈蜿蜒於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撥800-1200米,西北邊境龍山縣的大靈山海撥1736.5米,為境內最高點;瀘溪縣上堡鄉大龍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為境內最低點。西南石灰岩分布極廣,岩溶發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殼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鄉周圍最為典型。東西部為低山丘陵區,平均海拔200-500米,溪河縱橫其間,兩岸多衝積平原。地貌形態的總體輪廓以山原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並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區地貌。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6.9℃,最高氣溫40.5℃,最低氣溫零下5.5℃。年降雨量1300-1500mm,無霜期250-280天。雨量集中春、夏,多見秋旱,對農業影響較大。

更多資訊 吉首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員會 ...

行政區劃

湘西州轄1個縣級市、7個

更多資訊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6] ...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州總人口290.2萬人,[10]常住人口246.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8.5萬人,農村人口117.6萬人。城鎮化率52.21%,較去年提高0.64個百分點。全州全年出生人口1.96萬人,出生率6.46‰。全年死亡人口1.35萬人,死亡率4.44‰。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2.02‰。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為2,488,105人[11]。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549,558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61,453人,下降2.41%,年平均增長率為-0.24%。其中,男性人口為1,280,117人,占總人口的51.45%;女性人口為1,207,988人,占總人口的48.5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97。0-14歲的人口為529,434人,占總人口的21.28%;15-59歲的人口為1,486,252人,占總人口的59.73%;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72,419人,占總人口的18.9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74,182人,占總人口的15.0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262,007人,占總人口的50.7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226,098人,占總人口的49.28%。

Remove ads

民族

湘西州以少數民族人口為主,為湖南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湖南省土家族和苗族人口最多的地區;世居民族有土家漢族;土家族人口過百萬,為第1大民族;苗族人口過80萬人,為第2大民族;漢族人口過60萬人,為第3大民族。2010年人口普查初步結果顯示,湘西有少數民族1,967,096人,占總人口的77.21%;其中土家族1,089,301人,占總人口的42.75%;苗族863,141人,占33.88%[12]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分析結果顯示,湘西共有少數民族人口1,836,953人,占全省少數民族的28.65%,少數民族口數居湖南第1位;占地區人口的74.56%;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2個民族分布;土家族人口過百萬人,總數達到1,012,997人,占湖南土家族人口的38.38%,占地區總人口的41.12%,為第1大民族。苗族人口過80萬人,總數達到808,813人,占湖南苗族人口的42.09%,占地區總人口的32.83%,為第2大民族。漢族人口過60萬人,總數626,664人,占地區總人口的25.44%,為第3大民族,其餘民族人口在萬人以下。其中回族人口7,178人,白族3個民族人口都在千人以上,分別為2,044、1,933和1,843人;維吾爾滿族等7個民族人口均在百人以上[13]

2020年全州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60,544人,占22.5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927,561人,占77.4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1,916人,下降3.76%,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3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39,537人,下降2.0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32個百分點。其中,土家族人口減少11,150人,下降1.02%,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61個百分點;苗族人口減少32,195人,下降3.7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46個百分點。

更多資訊 民族名稱, 土家族 ...

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湘西州確立和實施「農業穩市,工業立市,旅遊旺市,人才興市,依法治市,富民強市」的發展戰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引進了一大批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各類自動生產線,加速了傳統工業的改造,推動了新興工業的崛起。目前已形成陶瓷、服裝、食品、電子、五金、醫藥、建材、化工、塑料等30多個主要門類的工業產品。2008年,全州生產總值為226.6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57億元,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93.64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91.44億元,增長9.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9081元。全州財政總收入24.0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24億元。財政支出62.67億元。

自治州農作物主產稻穀、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菸葉等。工業主產原煤、電、水泥、木材、捲菸、化肥、紗、布等。土特產品以桐油、生漆、茶油、茶葉、菸葉、柑桔、板栗、蜂蜜、藥材等最為著名。湘西自治州是全國桐油重點產區之一,所產桐油品質優良,色彩金黃。龍山被列為全國生漆基地。這裡的「紅殼大木」漆樹被定為全國優良漆樹品種之一。「古丈毛尖」、「保靖嵐針」為全國名茶。「湘泉」、「酒鬼」為酒中佳釀,屬國家級名酒;土家織錦、苗家繡品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傳統工藝受到人們的青睞。

Remove ads

文化

Thumb
願儀式仙逢面具吉首市乾州街道西門口村坪雲)

湘西的文化與湖南其他地區不同之處,在於湘西的土家族苗族的文化獨特性。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產

湘西獼猴桃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