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臺灣的氣象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map
Remove ads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中文簡稱氣象署中央氣象署,英文簡稱CWA)是中華民國政府地球科學專責機構,負責氣象氣候海象地震天文等項目之觀測及預報業務,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海象預報英語Marine weather forecasting與地震測報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規定之氣象業務辦理機關。

快速預覽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阿美語: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沿革

  • 1941年7月1,國民政府行政院公布〈中央氣象局暫行組織規程〉,明訂中央氣象局隸屬於行政院,掌理全國氣象行政事務,10月在重慶市沙坪壩設立臨時辦公處,1942年3月遷至九石崗高家花園辦公[1]:76,78
  • 1945年,抗戰勝利,中央氣象局遷往南京,改隸教育部[2]:294
  • 1947年3月,中央氣象局改隸交通部[2]:294[3]
  • 1949年4月解放軍渡後,中央氣象局初移上海、後遷廣州;同年秋天,解放軍南下進駐廣東後,中央氣象局在重慶和臺北分設重慶辦事處、東南辦事處[2]:254-255。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中央氣象局輾轉遷往臺北[4]
  • 1958年7月,中央氣象局奉令裁併,松山氣象臺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代管,人員與部分業務交由臺灣省氣象所辦理,另一部分業務移至交通部氣象科[2]:255
  • 1971年7月1日,以臺灣省氣象局為基礎恢復「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建制。
  • 1996年3月,中央氣象局新大樓完工。
  • 2023年9月15日,中央氣象局因應交通部組織改造的實施升格為,改制為「交通部中央氣象署」。[5]
Remove ads

臺灣氣象發展沿革

  • 1896年7月12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以府令21號公佈設立「臺北、臺中臺南、恆春、澎湖島測候所」(氣象站)。8月10日,成立「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隔年12月19日遷往現址,首位負責人為近藤久次郎,他在日本政府統治臺灣次年就抵臺擔任技手兼臺灣總督府測候所所長,後任臺北測候所長。
  • 1934年,改稱為「臺北觀測所」。
  • 1937年3月3日,第一次改建。
  • 1938年,成立「臺灣總督府氣象臺」,掌管全臺灣、澎湖地區的氣象、地震觀測單位。
  • 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國民政府派石延漢接收氣象臺,成立「臺灣省氣象局」,先隸屬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2],後改隸臺灣省政府
  • 1947年1月「臺灣省氣象局」改隸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7月「臺灣省氣象局」改隸臺灣省政府交通處。[4]
  • 1948年1月,改制為「臺灣省氣象所」(一說1947年11月[4]),隸屬於臺灣省政府交通處[2]
  • 1958年7月,臺灣省氣象所接收中央氣象局人員及部分業務[2]:255
  • 1965年9月1日,改制為「臺灣省氣象局」[2]:256
  • 1971年7月1日,中央氣象局以臺灣省氣象局為基礎恢復建制。
Remove ads

歷任首長

更多資訊 姓名, 就職時間 ...

臺灣氣象機關歷任首長

更多資訊 姓名, 就職時間 ...

組織

內部單位與編制

Thumb
中央氣象署大門口
Thumb
中央氣象署屋頂、天文台與衛星追蹤塔

中央氣象署內部單位是依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處務規程》之規定,設有綜合規劃組、大氣觀測組、數值資訊組、海象氣候組、科技發展組、海氣遙測組等6個業務單位,以及臺灣南區氣象中心(含臺南氣象站與氣象博物館),其餘行政單位詳如《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處務規程》所載。[7]

中央氣象署人員編制是依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編制表》之規定,設有署長(1人,簡任第十三職等)、副署長(2人,簡任第十二職等)、主任秘書(1人,簡任第十一職等)等職務,其他職位詳如編制表所載。[8]

附屬氣象測報機構

中央氣象署各等氣象測報機構是依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各氣象測報機構組織準則》之規定,設有2個一等、5個二等、13個三等、10個四等氣象測報機構。[9]

業務

Thumb
臺灣第一部天文望遠鏡,現存於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 氣候監測
  • 短中期天氣預報
  • 長期天氣預報
  • 災害性天氣特報
  • 颱風預報及警報
  • 海象觀測與預報
  • 潮汐觀測與潮汐預報,並出版發行潮汐表
  • 氣象服務,民眾地科科普知識推廣
  • 監測臺灣地區地震活動
  • 發布有感地震報告與海嘯警報。2018年7月23日,地震報告系統從以往16位元系統更新至24位元[10][11][12]
  • 研究各種地震前兆現象
  • 提供地震資訊服務與地震防護宣導
  • 執行氣象署所屬機構之基本氣象儀器校正
  • 接受外界委託進行基本氣象儀器校正及現場遊校
  • 內政部委託,每年編算國民曆以頒行全國統一曆法
  • 天象資料的編算,並出版天文日曆,提供社會大眾參考運用
  • 太陽黑子的觀測和研究
  • 日、月食、彗星及流星雨等特殊天象之不定期觀測與攝影及發布新聞稿
  • 發展建置即時天氣監測與預報作業輔助系統
  • 發展颱風動態模式
  • 發展氣候監測與預測技術
  • 增進數值天氣預測技術

此外,2010年6月25日中央氣象署正式啟用NOAA開發的地球展示系統做為科學教育之用。

需注意的是,中央氣象署的氣象預報中將宜蘭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而苗栗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嘉義縣嘉義市劃歸為臺灣中部,與國發會的劃分方式不同[13][14]

Remove ads

警報、特報與告警系統

中央氣象署會根據觀測或預報之氣象狀況進行研判,並適時發布各類型警報、特報與告警或資訊等[15]

更多資訊 警特報類型, 色號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