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度颱風卡玫基 (2008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度颱風卡玫基(英語:Typhoon Kalmaegi,國際編號:0807,JTWC編號:08W,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名稱:Helen)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
「卡玫基」(갈매기)是北韓提供的名字,是海鷗之意,意指海鷗出現於海中每一角落,是海的象徵[1]。
中度颱風卡玫基在台灣中南部造成嚴重豪雨、山崩、土石流等災情,台灣一般稱之為七一八風災,並且也是馬英九執政時讓中央氣象局被糾舉的第一個颱風。
Remove ads
發展過程
7月13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性低氣壓在巴士古以東形成[2],日本氣象廳已在前一天把它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3]。7月1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性低氣壓[4]。7月1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5]。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卡玫基[6]。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性低氣壓[7]。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8]。
7月16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9]。7月17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10]。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11]。同日,它在宜蘭縣南澳鄉登陸[12]。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13]。7月18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14]。
Remove ads
影響
台灣中央氣象局於7月15日14時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7月16日14時30分發佈海上颱風警報;7月17日2時30分發佈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同日17時30分升格為中度颱風;20時30分再降格為輕度颱風。
據台灣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7月17日21時40分,卡玫基中心於台灣宜蘭縣南澳鄉登陸[16]。7月18日7時20分從桃園縣大園鄉附近出海[17]。
其颱風西南側環流在17日上午起就為南部地區帶來大量降雨,造成南部多處低窪地淹水,台南、高雄一帶山區更出現800毫米的驚人雨量,導致多處落石坍方,18日深夜雲系北移至中部地區,台中、南投、彰化等地多處傳出淹水災情,大台中地區的災情更是出現歷史記錄少見的情況,台中氣象站更一度因淹水導致測雨儀器故障[18],雨量亦打破自八七水災以來的記錄,另外,澎湖氣象站於18日降下429.5毫米雨量,更創下設站112年來最大單日降雨記錄。[19]卡玫基颱風所帶來的雨量驚人,其中以台南縣南化鄉的北寮有 963.0 毫米和楠西鄉的曾文有 945.0毫米最多。
中央氣象局於18日1時許才預報中南部雨量將大增[20],許多縣市到了當日早上7時前後才宣佈不用上班上課(此時許多民眾已經冒雨出門上班上課),造成民眾不便,因此氣象局於7月18日午間向人民道歉,但強調為可允許的誤差。
截至7月24日凌晨,卡玫基總計造成21人死亡、8人受傷,另有5人失蹤[21]。另據農委會統計,包括農業產物估計損失及民間設施毀損在內的農業損失,截至7月24日16時達新台幣12億1,860萬元[22]。
Remove ads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
中度颱風卡玫基於7月20日進入黃海,並向朝鮮半島進發。卡玫基在7月20日晚上登陸朝鮮黃海南道甕津郡,成為自2000年以來登陸朝鮮並同樣由朝鮮命名的風暴。在距登陸點不遠的韓國白翎島在當晚測得最低海平面氣壓993.4百帕斯卡。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