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節日
常態性的慶祝活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節日,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



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東亞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聖誕節、復活節、佛誕等。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各國的國慶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
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不斷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互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如上元節、上巳節、七夕等皆非假期,而華人三大節日則都是假日。
歷史

節日自古以來即在人類文化與歷史中占據重要地位,幾乎所有文化中皆有節慶的存在[1][2]。節日在現代仍具意義,無論是在私人或公共領域、世俗或宗教生活中皆如此[3]。
古希臘和古羅馬社會對節日極為依賴,這些節日具有社群性與行政功能[4]。例如羅馬的農神節可能對今日的聖誕節與嘉年華慶典產生影響。早期的節慶多與社交活動、宗教信仰或自然週期相關[5]。有些特定節慶已歷數世紀而存,整體而言,節慶的發展可追溯數百年,例如迦納的某些傳統節慶甚至早於15世紀歐洲殖民時期[5][6][7]。
節慶活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興盛[5]。如1947年創立的亞維農藝術節與愛丁堡藝穗節,對塑造現代節慶模式具有深遠影響[8]。到了21世紀,藝術節慶逐漸嶄露頭角並成為主流[3]。
傳統
許多節日的起源與宗教有關,文化與宗教透過節日緊密相連。重要的宗教節日包含聖誕節、猶太新年、侯麗節、開齋節、開齋節等節日多是標示一年的始末;而豐收節等則是慶祝節氣的變化。國家在戰爭中勝利或是重大建設也可以成為節日,例如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為慶祝戰勝利比亞而新設節日。[11]
世上有各式各樣的節日,多數國家會有傳統活動以慶祝重要的日子或是事件。大多數節日的高潮會與食用特定的食物連結,人們齊聚共食紀念節日。[12]
種類
節慶的規模各異,從舉辦地點與參與人數來看,其範圍可能從地方性到全國性不等。[5]例如,音樂節常常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使其同時具有地方性與全球性。[13]然而,「絕大多數」的節慶都是地方性的、規模較小且具民眾性質的活動[14]。節慶數量之多,也使得量化其總體數量變得非常困難。[3]節慶之間的差異也極為顯著,遠超越神聖與世俗、鄉村與城市、民間與官方等二元對立的分類。[14]
在許多宗教中,節日為紀念神明而有一系列活動[15]。多數宗教節日在每年的固定日子慶祝,而逾越節、復活節等流動節日可能以陰曆、農曆等不同曆法決定日期。例如賽德節慶祝法老登基第30年,後每3或4年慶祝一次。[16]
阿散蒂人多數傳統節慶皆與被視為神聖的公告地點(gazette sites)有關,這些地點通常保存著豐富且原始的生物資源。因此,這些年度節慶的舉行有助於維持這些自然保護區的活力,從而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育[17]。
伏都教節是貝南重要的宗教節日,亦吸引鄰近的多哥與加納等國參與,因為這些國家在文化與傳統上極為相似。該節日是因伏都教而舉行的節日[18]。
在基督教的教會年曆中,有兩大主要節慶,即「主的誕生節」(聖誕節)與「主的復活節」(復活節)。此外,幾乎所有受基督宗教影響的國家都有主保聖人節,紀念當地的主保聖人。在天主教、東正教與聖公會的教會年曆中,一整年中還有大量的次等節日,用以紀念各位聖人、神聖事件或教義。在菲律賓,一年中每天至少都有一個宗教節日,其來源可能來自天主教、伊斯蘭教或本土信仰[19]。
印度教有許多宗教節日,如九夜節、侯麗節、拉瑪節、婦女齋戒節、排燈節、豐收節、卡爾蒂卡滿月節等。大多數印度教節日並非由所有印度教徒共同慶祝。[20] :226-227例如象神節,是為了紀念象頭神甘尼許而舉行的節日,雖然全印度皆慶祝,但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特別盛大。[20]:237節日期間,人們會供奉以陶土製成的甘尼許神像,並於當天或第1、3、5、7、10或第11天將神像沉入水中。[21]這些公共慶典,包括遊行活動,皆由巴爾·甘格達爾·提拉克推動,以此展現印度教的民族主義認同,並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促使印度教徒團結。[22][20] :237-238,698
Remove ads
藝術節為許多節日的總稱,齊下還可再細分音樂節、文學節、搖滾節等。[25]菲律賓,每年2月被稱為國家藝術月,是所有藝術節的高潮。[26]現代音樂節模式始於1960至70年代,現已成為利潤豐厚的全球產業,[27]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1世紀。有些音樂節,如三合唱團音樂節,自17世紀起便舉辦至今。 [28]
影展通常為一年一度,放映多部不同的電影。代表性的影展包括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和坎城影展。[29]
美食節是慶祝食物或飲料的活動,通常展出某地的特產。一些美食節專注於某種特定的食品,比如美國國家花生節[30]或愛爾蘭高威國際牡蠣節[31]。
Remove ads
季節性節日,如貝爾丹火焰節,由陽曆、陰曆和季節決定,特別是因為季節循環對食物供應的影響,因此有各種各樣的古代和現代的豐收節。[32]春節是由陰曆決定日期,自冬至後的第二個新月開始。印度阿魯納查邦的阿帕塔尼人會於每年7月4至7日慶祝德里節,祈求豐收。[33]
政治
學術文獻指出,節慶在功能上具有傳播政治價值與意涵的作用,例如對「地方所有權」的詮釋,這種詮釋會隨著節慶而轉變。[6][14]此外,節慶也可視為一種文化產物,使市民得以實現某些「理想」,包括身分認同與意識形態的理想。[34]節慶有時也被用來重塑或提升城市形象;而節慶的短暫性,使其影響往往是無形的,存在於名稱、記憶與人們的感知之中。在打破日常常規的同時,節慶也可能加強某些既有的社會、文化或經濟規範。[5][14]
相關研究
另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