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索維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索維托(祖魯語:Soweto;讀音:/səˈwɛtoʊ, -ˈweɪt-, -ˈwiːt-/[3][4]))是南非豪登省約翰尼斯堡郊區的一個城鎮 ,南面瀕臨城市的採礦區,在種族隔離時期,逐漸形成南非最大的南非人聚集區,區內基礎設施簡陋,住房擁擠,貧困問題嚴重,已成為擺在南非政府面前的一個難題。
Remove ads
歷史
與南非各地其他的城鎮一樣,索維托與南非種族隔離制度下的社會秩序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其之創立實質上正是這種意識形態的外在體現之一 [5]。
第二次布爾戰爭之後,綽號「黃金之城」的約翰尼斯堡落入了勝利的英國人手中。新上任的德蘭士瓦殖民地總督阿爾弗雷德·米爾那 定下宏圖,要將所治下的土地從布爾人的共和國轉為高效,高收益的現代化英國殖民地,從而吸引英國移民來到這全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地。然而,米爾那手下正準備大刀闊斧施行改革的官員們卻被城中大量貧民窟所帶來的混亂所震驚,而於1901年到達西部開普敦與伊莉莎白港的鼠疫疫情更是加劇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種族主義的推動下,當地公共衛生委員會一致認為「將苦力所棲之處移至遠離白人居民區之地乃為刻不容緩之事」。該議案一經推出即被擴大為清除整個城區內的貧民窟,以達保衛白人福祉之目的。
從1904年年初開始,貧民區內的死亡率突然開始大幅上升。面對突如其來的肺鼠疫 疫情,三月二十日凌晨四時,警察嚴密封鎖了貧民區,禁止任何人出入。防疫人員挨家挨戶搜索新的患者,再將其送往為在里特方丹(南非荷蘭語:Rietfontein)的「特別營地」。政府隨後決定將所有苦力一併送往位於市中心以外十二英里的克利斯普萊特(南非荷蘭語:Klipspruit)隔離檢疫營。數日之後,為「防疫」而放起的大火吞噬了貧民區的每座房屋,殘存的建築結構於三周之後被徹底焚毀。
疫情結束之後,有關「有色人種不重清潔衛生以致引發疫情」的輿論甚囂塵上,商會與傳媒皆對政府施以重壓,要求將臨時設置的隔離檢疫營改建為永久居留點。一九〇四年十月十二日,公共衛生委員會正式向市議會提交了將有色人種驅逐出市區的方案。然而,當地年輕的律師甘地卻發現,此方案有違殖民地政府的相關法令,即非緊急狀態之下,政府無權迫使印度裔移民居住於某一特定區域。通過此漏洞,一年內幾乎全部印度裔移民順利返回市區。然而,同樣被迫遷往城外的非洲人卻別無選擇,只得留在當地。
儘管遠離市區的不利位置與惡劣的生活條件,克利斯普萊特依然成為非洲裔人民的樂土。1930年,約翰尼斯堡市議會決定,在克利斯普萊特附近建起整個南非聯邦中「最大也是最好的城鎮」—— 奧蘭多鎮 。克利斯普萊特的南部,則被重命名為皮姆維爾(英語:Pimville)。二戰結束之後,大量的非洲人從別處湧向約翰尼斯堡,種族隔離政府屬下的土著土地規劃委員會(英語:Native Areas Planning Committee)因而提議,將土著民居民點集中於約翰尼斯堡西南部的6181英畝市屬土地上,並以此處以西的土地作為後備用地,以備未來擴建之需要。從此,以這一地區為中心,一座又一座的城鎮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到了1959年,此地的非洲裔居民已接近五十萬,居民點數量達到26個。1963年,市非歐裔事務局(英語:Department of Non-European affairs)屬下的命名委員會選擇用索維托(Soweto)一詞來命名整個地區[6]。
Remove ads


2001年南非普查的數據顯示,索維托的生活水平在一些層面上高於豪登省黑人的總體水平,但仍然遠遠落後於白人:百分之六十三點五的當地居民擁有冰箱,高於本省黑人全體的百分之四十九點八,卻遠遠低於白人的百分之九十七點五。約翰尼斯堡大學的研究人員觀察到,與認為索維托是完全貧民窟的誤解相反,其內部早已出現貧富分化。金山大學於1997年所做的調查顯示當地居民的住房類型比例如下:百分之五十七為公宅,百分之二十為簡易棚屋 ,百分之九為私房,百分之六為非正規居所 ,百分之四為工人宿舍[5]
交通

豪登都市鐵路運營來往索維托與約翰尼斯堡的通勤鐵路[7]。近年來,由於大量的金屬偷盜 以及破壞行為,車輛的運營受到較大影響[8]。

穿過索維托的主要道路有M70號公路 。
氣候
Remove ads
著名居民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