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喬萬尼·包桑號防護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喬萬尼·包桑」號防護巡洋艦(Giovanni Bausan)[a]是義大利皇家海軍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由W·G·阿姆斯壯·米切爾爵士公司位於英國的埃爾斯維克工場在19世紀80年代中期設計和建造。該艦於1885年5月完工並服役,是義大利艦隊中首艘此類型的艦船,並為後續在義大利建造的設計方案(包括埃特納級)奠定了基礎。「喬萬尼·包桑」號旨在作為「戰列驅逐艦」服役,裝備了兩門10英寸(254公釐)主砲,以賦予其擊穿重型裝甲的能力,但設計缺陷使其不能勝任這一角色。
「喬萬尼·包桑」號經常在海外服役。該艦在1887年至1888年期間作為義大利中隊的旗艦參與了對厄利垂亞的征服行動。該艦還參加了1902年至1903年的委內瑞拉危機,與英國和德國軍艦一同行動。在1911年至1912年的意土戰爭期間,該艦為北非的義大利地面部隊提供了砲火支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喬萬尼·包桑」號已被降級為次要任務,先是作為蒸餾船,後來作為水上飛機的供應船。該艦在戰爭期間被解除武裝,最終於1920年3月被出售給拆船商。
Remove ads
設計
「喬萬尼·包桑」號的設計基於埃爾斯威克船廠早期為智利建造的「埃斯梅拉達」號,由喬治·倫道爾設計,是義大利海軍建造的第一艘現代防護巡洋艦[3]。這艘新艦於1882年由時任海軍部長古列爾莫·阿克頓下令建造[4],並以曾參加法國大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戰爭的拿坡里海軍指揮官喬萬尼·包桑命名[5]。「喬萬尼·包桑」號被一些人稱為魚雷沖角艦[6],是首批此類型艦船之一[7]。該艦本意是作為「戰列驅逐艦」使用,但由於其火砲射速低且砲台穩定性不足,使其在這一角色中表現不佳[8]。儘管如此,該艦還是代表了當時在法國海軍建築師和戰略家中短期流行的「青年學派」理論[9]。

「喬萬尼·包桑」號垂線間長為84.12公尺(276英尺),總長為89.32公尺(293英尺),舷寬為12.85公尺(42英尺2英寸),吃水深度為5.98公尺(19英尺7英寸),排水量為3,082長噸(3,131公噸)。該艦採用鋼製船體,艦員包括295名軍官和士兵,在其服役後期減少至256人[10]。該艦裝備有沖角船首,並最初配備有縱帆船的索具[11]。四艘採用經過改進且略為放大的設計方案建造的埃特納級巡洋艦,算是「喬萬尼·包桑」號的同型半姊妹艦[8]。
「喬萬尼·包桑」號由兩台複合膨脹式蒸汽機提供動力,每台驅動一個螺旋槳推進器。蒸汽由四座圓柱形蘇格蘭鍋爐供應,這些鍋爐通過兩根位於中心線上的煙囪排出廢氣。在試航中,發動機輸出了6,470匹指示馬力(4,820千瓦特),最高速度達到6,470匹指示馬力(4,820千瓦特)。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的巡航速度,該艦可以航行5,000海里(9,300公里;5,800英里)。建成時,艦上的縱帆裝具旨在為艦載發動機故障時提供輔助推進方式[10]。然而,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喬萬尼·包桑」號服役時,船用蒸汽機已足夠可靠,輔助帆不再必要[12]。因此,後來艦上的帆具也被拆除[10]。
Remove ads
艦載武器裝備相對於「喬萬尼·包桑」號的艦體規模而言非常強大,主砲由兩門10英寸(254公釐)30倍徑來福線後膛砲組成,安裝在艦艏和艦艉單獨砲座中,火砲可向艦體側後方最大旋轉30度進行瞄準射擊[13]。這幾門是埃爾斯維克軍械公司生產的G型火砲[14]。六門BL 5.9英寸(150公釐)32倍徑副砲安裝在舷台內,每側三門組成副砲組。每側三門,構成了副砲組。針對魚雷艇的近程防禦則由四門6磅、57公釐(2.24英寸)40倍徑速射火砲以及兩門1磅、37公釐(1.5英寸)速射火砲組成的近防砲組負責。該艦還裝備有三具14英寸(356公釐)魚雷發射管,兩舷水線上方各有一具,艦艏水線以下有一具。[13]
該艦配備了從艦艏到艦艉的裝甲甲板。在鍋爐和發動機上方的厚度為1.5英寸(38公釐),在艦艏和艦艉厚度減少到0.75英寸(19公釐)[7]。該艦還在水線處設有一層軟木「裝甲」帶,旨在通過木質吸水膨脹來增加防護[11]。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方法並不成功,因為被火砲擊中會導致軟木損壞。「喬萬尼·包桑」號的指揮塔由2英寸(51公釐)厚的裝甲板保護,主砲的後膛也由2英寸厚的裝甲保護[13]。
服役歷史
「喬萬尼·包桑」號於1882年8月21日在英國埃爾斯威克的阿姆斯壯-惠特沃斯船廠鋪設龍骨。艦體完工後於1883年12月15日下水[10]。1885年5月9日服役後,該艦於5月21日離開英國,加入常備艦隊(Squada Permamente),並在1887年至1888年期間參與了厄利垂亞的征服行動,期間擔任義大利紅海中隊的旗艦[8]。厄利垂亞戰役結束後,「喬萬尼·包桑」號返回義大利。1888年,該艦與其他四艘鐵甲艦、三艘防護巡洋艦、四艘魚雷巡洋艦以及眾多小型艦艇一起參加了年度艦隊演習。演習內容包括密集隊形訓練和對拉斯佩齊亞的模擬攻擊與防禦。同年晚些時候,該艦在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訪問義大利期間參加了海軍閱兵[15]。1889年7月5日,該艦與魚雷巡洋艦「霹靂」號相撞,並嚴重受損[16]。此後,「喬萬尼·包桑」號大部分時間在海外服役,特別是在美洲[8]。在此期間,該艦曾於1892年訪問了紐約市[17],成為15年來第一艘在布魯克林海軍船廠接受維修的外國軍艦[18]。
1896年,「喬萬尼·包桑」號作為第二分艦隊的一員參加了7月的年度夏季演習,該分艦隊還包括鐵甲艦「弗朗切斯科·莫羅西尼」號和「安德烈亞·多利亞」號以及魚雷巡洋艦「的黎波里」號[19]。1897年,該艦加入國際分遣艦隊,這是一支由奧匈帝國海軍、法國海軍、德意志帝國海軍、義大利皇家海軍、俄羅斯帝國海軍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組成的多國部隊,在1897年至1898年期間介入了希臘基督徒反抗鄂圖曼帝國統治克里特島的起義[20]。1899年,「喬萬尼·包桑」號的5.9英寸砲被現代化的6英寸(152公釐)速射砲取代[21]。
1902年底,「喬萬尼·包桑」號被派往委內瑞拉海域,以應對1902年至1903年委內瑞拉危機,當時一支由英國、德國和義大利軍艦組成的國際部隊因該國拒絕償還外債而對委內瑞拉實施封鎖。同行的義大利分遣隊還包括防護巡洋艦「厄爾巴」號和裝甲巡洋艦「卡洛·阿爾貝托」號[22]。次年,「喬萬尼·包桑」號與防護巡洋艦「埃特納」號和「多加利」號代表義大利參加了在紐約舉行的國際海軍檢閱活動,該活動是為芝加哥世界哥倫比亞博覽會的開幕而舉辦的。此次博覽會是為了紀念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到達北美400周年。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其他幾個國家的艦隊也參加了慶祝活動[23]。1904年,「喬萬尼·包桑」號返回義大利後,並被分配到預備役艦隊。此時艦上其中兩門6英寸砲被拆除,計劃由新型裝甲巡洋艦「弗朗切斯科·費魯喬」號取代[24],後者將於1905年9月服役[25]。
從1905年起,「喬萬尼·包桑」號被用作司爐工和機械師的訓練艦。1912年意土戰爭爆發後,該艦被重新啟用,並作為旗艦「昔蘭尼加」號,執行海岸轟炸任務。戰爭結束後,該艦再次被調回二線服務,成為一艘蒸餾船[8]。此時艦上配備了四台蒸餾器,每24小時能生產200噸淡水,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都持續擔任此任務。由於迫切需要為陸軍提供火砲,1915年「喬萬尼·包桑」號被部分解除武裝[26],被拆掉了10英寸砲和兩門6英寸砲。在戰爭後期,艦上剩餘的武器也被拆除[10]。隨後該艦被重新分配為駐紮布林迪西的水上飛機母艦[8]。1919年「喬萬尼·包桑」號退出現役[27],1920年3月被出售,不久後被拆解[8][10]。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