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三式雙輕爆撃機

二战日本轰炸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三式雙輕爆撃機
Remove ads

九三式雙引擎輕型轟炸機日本帝國陸軍1930年代中期研製的一款轟炸機。其Ki編號(原型機名稱)為Ki2 。其縮寫和名稱包括九三式雙引擎輕型轟炸機九三式雙發輕型轟炸機九三式雙發輕型轟炸機。其盟軍代號「路易絲」 。該機由三菱重工研發製造。

快速預覽 九三式雙輕爆撃機(Ki-2), 概況 ...

開發

1930年8月,三菱重工從德國進口了ユンカース K37​(英語雙引擎輕型轟炸機,並於次年春天在立川機場進行了試飛。這架未攜帶武器、輕載的轟炸機展現出了卓越的機動性,引起了觀摩試飛的陸軍人員的注意。大約在這個時期,陸軍使用了自九一八事變爆發以來收到的捐款約16.2萬日元作為「陸軍學術技術獎勵基金」,購買了一架K37和ドルニエ メルクール​(英語1932年1月10日在代代木閱兵場舉行了落成典禮,並通過NHK廣播電台進行了現場直播。這兩架捐贈的飛機在滿洲用於近距離空中支援和醫療運輸,愛國一號在前線受到了高度讚揚。 9 月,陸軍指示三菱公司基於 K37 研製新型輕型轟炸機的原型機。

三菱於1933年5月完成了第一架原型機,採用與當時已停產的九二式重型轟炸機以及正在研發的九三式重型轟炸機相同的容克斯式波紋金屬結構。試飛記錄的最高時速達到255公里/小時,並展現了良好的機動性,但飛機隨後在一次著陸事故中墜毀。然而,飛行測試繼續使用完成的第二架原型機進行,並於同年11月正式採用,成為九三式雙引擎輕型轟炸機(稱為雙引擎輕型轟炸機,以區別於同年採用的川崎Ki-3單引擎輕型轟炸機)。

在研製過程中,它也被稱為九二式雙引擎偵察機,這個名字可以在1932 年11 月繪製的信州丸計劃上看到。 [1]

Remove ads

設計

與Ki-1 (Ki-37重型轟炸機的加大版)不同,Ki-3雙引擎輕型轟炸機本質上是K-37的複製品,並在機身強化、武器裝備改進和性能提升方面進行了改進。它同樣是一架低翼、全金屬、雙引擎單翼機,主起落架固定,但由英國布里斯托朱庇特發動機(由中島飛機公司授權生產)提供動力。擋風玻璃和炮塔均為開放式。

運用

生產型飛機主要用於抗日戰爭期間的滿洲作戰,一架九三式轟炸機擔任指揮機,兩到三架九三式輕型轟炸機組成了轟炸機中隊的大部分。 這是陸軍內部關於雙引擎還是單引擎輕型轟炸機更好的爭論中達成的妥協。這種組織方式雖然能有效消除轟炸機編隊的盲區,但同時使用不同的飛機執行同一任務在維護和其他作戰方面存在不利影響。

由於其出色的機動性和高作戰率,該飛機在戰場上比 Ki-93 重型轟炸機和 Ki-93 單引擎輕型轟炸機獲得了更好的聲譽。然而,它的性能不如同時期其他國家開發和採用的轟炸機。因此,在1936 年(昭和 11 年),開發了一種經過廣泛修改的型號,旨在提高性能。該型號配備了更強大的Ha-8發動機、可伸縮主起落架、封閉式駕駛艙蓋和球形封閉式機頭炮塔(雖然有些飛機沒有)。這些修改使速度提高了 28 公里/小時, Ki-93 雙引擎輕型轟炸機Ki-2-II1937 年(昭和 12 年)正式採用。先前的生產型號被命名為九三式雙發輕型轟炸機一型Ki-2-I ),但由於同年採用性能更強的九七式輕型轟炸機(Ki-30),二型的產量被限制在少量。二型共生產了174架,即使從前線撤出後,它們仍繼續被濱松陸軍飛行學校和其他機構用作訓練轟炸機

Thumb
《朝日新聞》的鵬型遠程通訊機「南信號」

民用方面,一架鵬級遠程聯絡機被製造出來,這是一架改進型九三式雙引擎輕型轟炸機(二型),拆除了炮塔,在機身內增加了油箱和座椅,並採用了流線型機頭。這架飛機註冊號為「南京號」(J-BAAE),自1936年7月起由朝日新聞社運營,用作遠程通訊機。南飛號創下了多項遠程飛行記錄,包括1936 年9 月在 9 小時 10 分鐘內從羽田飛往新疆2,000 公里,同年 12 月在 21 小時 30 分鐘內從立川飛往曼谷4,930 公里,以及 1939 年 2 月在中國全境進行 9,300 公里的聯絡飛行。從1942 年起,它由中央氣象台運營,但在1944 年5 月,它在鄂霍次克海觀測流冰時因降落事故而損毀。 [2]盟軍誤認為 Ho 級是中島G65 輕型轟炸機,除了 G65 雙引擎輕型轟炸機外,還給它起了代號「喬伊斯」。 [3]

此外,一架非軍事化的九三式雙引擎輕型轟炸機2型也被大阪每日新聞用作聯絡機。

規格

= 一型(キ2-I)

Thumb
地面上排列的一型
  • 全長: 12.60 m
  • 全寬: 19.962 m
  • 全高: 4.635 m
  • 主翼面積: 56.2 m2
  • 翼面荷載: 80.9 kg/m2
  • 自重: 2,800 kg
  • 全備重量: 4,550 kg
  • 發動機: 中島 許可生產的 布里斯托「木星」日語ブリストル ジュピター七型空冷星型九缸活塞發動機(標稱500 hp) × 2
  • 最大速度: 255 km/h
  • 航程: 900 km
  • 實用升限: 7,000 m
  • 乘員: 3名
  • 武裝:

二型(キ2-II)

Thumb
編隊飛行的二型
  • 全長: 12.70 m
  • 全寬: 19.962 m
  • 全高: 4.635 m
  • 主翼面積: 56.2 m2
  • 翼面荷載: 83.6 kg/m2
  • 全備重量: 4,700 kg
  • 發動機: 中島 光哈8日語光 (エンジン)空冷星型九缸活塞發動機(標稱600 hp) × 2
  • 最大速度: 283 km/h
  • 乘員: 3名
  • 武裝:

鵬型

  • 全長: 12.41 m
  • 全寬: 19.95 m
  • 全高: 4.60 m
  • 主翼面積: 56.2 m2
  • 翼面荷載: 92.5 kg/m2
  • 自重: 2,800 kg
  • 全備重量: 5,200 kg
  • 發動機: 中島 「壽」日語寿 (エンジン)三型空冷星型九缸活塞發動機(標稱550 hp) × 2
  • 最大速度: 283 km/h
  • 巡航速度: 222 km/h
  • 航程: 3,000 km
  • 實用升限: 4,500 m
  • 乘員: 3–5名

出現作品

《戰鬥士兵》
武漢行動紀錄片。當部隊移至基地時,一架九三式雙引擎輕型轟炸機一型在兩架九三式單引擎輕型轟炸機的護航下起飛。

來源

參考文獻

相關主題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