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酸甘油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二酸甘油酯(英語:diglyceride)又稱二甘油酯[1]、甘油二酯,舊稱「二醯基甘油」[2](diacylglycerol ,縮寫DAG),是一類由兩個脂肪酸鏈和一個甘油分子通過酯鍵形成的甘油酯[3]。二酸甘油酯有兩種類型:1,2-二酸甘油酯和1,3-二酸甘油酯。
生物學功能
在生化信號傳導中,DAG充當第二信使。磷脂醯肌醇是細胞膜的一種組成成分。在磷脂醯肌醇信號通路中,當磷脂酶C(PLC)被激活後,可以催化細胞膜上的磷脂醯肌醇分解為肌醇三磷酸(肌醇-1,4,5-三磷酸,IP3)和DAG。肌醇三磷酸與內置網上的受體結合,促進內質網中的鈣離子被釋放到細胞質中。而DAG留在細胞膜上,招募蛋白激酶C從細胞質轉移到細胞膜上。[6]DAG和鈣離子同時與蛋白激酶C結合,激活蛋白激酶C,進而磷酸化細胞中的一系列蛋白質。
研究表明,二醯甘油通過與突觸前啟動蛋白家族Munc13相互作用,傳遞興奮信號,促進囊泡釋放。DAG與Munc13的C1結構域結合可增強突觸囊泡的融合能力,從而增囊泡釋放。[7]
二醯甘油的一種類似物是佛波酯。它是一種促腫瘤化合物。
除了激活 PKC 之外,二醯甘油在細胞中還有許多其他功能:

代謝
二醯甘油來源於甘油-3-磷酸,甘油-3-磷酸主要來源於二羥丙酮磷酸,二羥丙酮磷酸是糖酵解的產物(通常在肝臟或脂肪組織細胞的細胞質中)。甘油-3-磷酸首先被乙醯輔酶A乙醯化,形成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然後被另一分子乙醯輔酶A乙醯化,生成磷脂酸。磷脂酸隨後去磷酸化形成二醯甘油。
膳食脂肪主要由三酸甘油酯組成。由於三酸甘油酯不能被消化系統吸收,必須先經過酶促消化變成單醯甘油、二醯甘油或游離脂肪酸。二醯甘油是三酸甘油酯的前體,是在二醯甘油醯基轉移酶的催化下,加成第三個脂肪酸而形成的。
由於二醯甘油是通過磷脂酸合成的,因此它通常在甘油部分的C-1位上含有飽和脂肪酸,在C-2位上含有不飽和脂肪酸。[8]
二醯甘油可被二醯甘油激酶磷酸化為磷脂酸。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