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雲南驛機場 (1929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雲南驛機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於今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雲南驛鎮內的一座軍用機場,作為飛虎隊基地之一,以及「駝峰航線」的中轉站,為滇西抗日戰場最重要的機場之一。現已廢棄。[1]


歷史

1929年9月,奉雲南省政府之令,祥雲、彌渡兩縣修建雲南驛機場,各縣也派工修建,占地260畝。[2][3]:614之後4次續修擴建:1936年續修,占地24畝;1938年擴修,占地24畝;1943年修建美軍招待所,占地120畝;1945年修建美軍食宿站,占地618.57畝。[4]:59最終雲南驛機場占地1,222.54畝,有跑道3條(土面主跑道長2250米,砂石人工正跑道長1800米,副跑道長1470米),滑行道4條(總長2190米),推機道1條(長270米),疏散道25條(總長3670米),停機坪10個,單機停機坪9個(總面積4.05萬平方米),群機停機坪1個(4.9萬平方米),飛機掩體(俗稱「機窩」)25個,專用公路5條(分別通往水口、雲南驛、舊站、龍洞、北屯)。[5]:615[6][7]
雲南驛機場修建期間,徵用了來自祥雲、彌渡、巍山、南華、姚安、大姚等地的大量民工,高峰期每日有數萬人在此施工。僅1938年1至5月,祥雲共徵用民工55,832名,彌渡共徵用民工37,396名,姚安共徵用民工39,048名。[6]
當時並無機械設備以壓實跑道,而是用人力拉動巨型的石碾子來壓實地面。這種石碾子較大的高1.8米、重5噸,需要百餘人才能拉動,用長達四五十米的繩索牽動。[7][8]
Remove ads


1929年雲南驛機場建成後,中華民國空軍第38站即在此建立,負責機場的修建、擴建、保衛、養護、空運調度及駐場各部隊的協調等工作,直至1948年撤離。[3]:611
1937年八九月間,國民政府派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副校長蔣堅韌到雲南驛接管航空隊。1938年初,空軍軍官學校初技班從洛陽遷入雲南驛機場。[9]:116期間,空軍軍官學校初技班培訓了第13、14兩期共300餘人的初級技術學員。[9]:116
1941年,空軍軍官學校初技班遷離,飛虎隊(後擴建成美軍第14航空隊)第23戰鬥機隊和第25運輸機隊進駐雲南驛機場。[10]1942年5月,日軍占領緬甸,切斷了中國的戰略物資運輸線滇緬公路。中美兩國被迫開闢駝峰航線繼續為中國提供戰略物資,雲南驛機場成為駝峰航線上的重要中轉站。[9]:1171942月5月7日,怒江惠通橋遭遇戰中飛虎隊前往支援的8架戰機便是從雲南驛機場起飛。[11][12]1945年抗戰勝利後,飛虎隊撤離。[7]飛虎隊駐紮期間,機場周邊地區建有大量配套的軍事設施,並在雲南驛建有「紐約村」等專用生活場所,高峰時期各類人員超過3000人。[12][10]
隨著1948年航空38站撤銷,雲南驛機場廢棄。根據云南省警備總司令部1948年1月6日的命令,雲南驛機場應由縣政府守護,但並無專人看守。僅美軍招待所在松山戰役後成為國民黨的榮軍醫院駐地,仍在使用。[4]:63
1953年2月1日,省委、省政府、省軍區作出維護機場的規定。2月24日,縣委、縣政府會同省航空站進行檢查,繪製機場平面圖,劃定保護界線。[5]:615[4]:64實際上,除一些較難開墾的地面外,機場早已由當地村民重新開墾為農田[13][14],現存一條主跑道、18個飛機掩體(俗稱「機窩」)、2個軍械庫[15]。2010年9月,成都軍區空軍將雲南驛機場土地權屬移交祥雲縣[16]。
2019年2月21日,雲南驛機場舊址被公布為第八批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7],保護範圍為「機場跑道以雲妙路與機場交匯口部隊圍牆兩拐角點(長約207米)向西北延伸800米的區域劃定;『機窩』(飛機掩體、軍械倉庫)的保護範圍以現存基座的區域劃定」[18]。
在1940年至1943年間,日軍飛機十幾次襲擊雲南驛機場及附近村莊,修建機場的民工常不及撤離,傷亡慘重,航校及飛虎隊也遭受損失。民工遺體除部分祥雲縣內的由家屬認領,其餘葬在北淜村螞蟥箐,有「萬人坑」之稱。[10][19][20][7]
1940年12月12日,雲南驛機場連遭9架日本飛機的兩次轟炸掃射,航校的21架教練機和3架運輸機全被擊毀,在場的兩位工程師亦被炸傷;但此次的重大損失也與當地情報聯絡人員玩忽職守有很大關係。[9]:117-118, 140
1941年8月15日,日軍炸死憲兵、運輸兵、警戒兵共3人。
1942年3月某日,28架日軍轟炸機和8架零式戰鬥機轟炸掃射雲南驛機場,民工遇難250餘人,國民黨留駐機場的空軍第38站站長黃友德和工程師張信也中彈身亡。當時飛虎隊起飛應戰,但因跑道擴修,只能單機起飛,所以只飛起兩架,擊落日軍飛機一架。
1942年10月28日,日軍20多架飛機,分三批轟炸、掃射雲南驛機場,造成警戒機場人員1人重傷。
1942年12月26日、27日,日軍連續空襲,民工25人遇難,12人受傷,飛機毀三架。26日,飛虎隊飛行員羅伯特·H·莫尼(Robert H. Mooney)中尉在飛機中彈後跳傘,身負重傷,最終不治身亡。[21]
1943年1月16日、26日,日軍兩次轟炸掃射,民工2人遇難,4人受傷。
1943年4月26日,日軍54架飛機襲擊,飛虎隊應戰並擊落日軍飛機3架;當時擴修機場的兩萬餘民工,在日軍飛機投彈轟炸和低空掃射中,406人遇難,200人重傷,171人輕傷。
1943年4月27日,日軍25架飛機襲擊,飛虎隊驅逐機被毀3架,傷1架,運輸機被毀1架,美方人員7人遇難,5人受傷;國民黨駐守部隊人員30人遇難,民工200餘人遇難。
1943年12月18日,日軍18架中型轟炸機和40架零式戰鬥機襲擊,飛虎隊進行阻擊空戰達半小時,擊落日軍零式戰鬥機4架、轟炸機1架。機場受創。
1943年12月19日,日軍18架中型轟炸機、2架零式戰鬥機,投彈轟炸機場跑道,低空掃射人群。飛虎隊與其空戰,擊落6架日軍轟炸機、3架零式戰鬥機。美軍1架D.IV零式戰鬥機被擊落。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