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網際網路歷史
互聯網的歷史,互聯計算機網絡的全球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網際網路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代初期,其起源於資訊理論與當時提出的對電腦網路的設想,這個設想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能使不同電腦的使用者互相進行通訊的網路[1],對它的研發則是源於美國對建立和互連電腦網路的研究與開發,這個過程還涉及到了國際合作,特別是與來自英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的合作[2][3][4][5]。在經過多年多個不同階段的發展過後,這些努力與設想最終發展成了今時今日的網際網路。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4年6月3日) |
於1969年10月正式投入執行的阿帕網是早期的電腦網路之一,其由DARPA研發,是世界上第一個運營的封包交換網路,後來成為網際網路最主要的前身,1974年,DAPRA的羅伯特·卡恩和史丹佛大學的文頓·瑟夫共同開發了TCP/IP協定,定義了在電腦網路之間傳送資訊的方法。1983年1月1日,阿帕網將其網路核心協定由網路控制程式改變為TCP/IP協定。後來,阿帕網使用的技術(如TCP/IP協定)成為了以後網際網路的核心。它採納的徵求修正意見書過程,一直是發展網際網路協定與標準所使用的機制,至今仍在發揮著作用。
Remove ads
各電腦網路的整合與全球網際網路的形成
1986年成立的互聯網工程工作小組及1992年成立的網際網路協會對於電腦網路技術方案的甄選、網際網路協定和標準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任職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提姆·柏內茲-李於1990年底推出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和第一個網頁伺服器,推動了全球資訊網的產生,導致了網際網路應用的迅速發展。

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網路文化的發展
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電子資料交換已經被一些企業採納作為一種商務手段,但應用範圍比較有限。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使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各種新的商務模式成為可能。儘管經歷了2000年代初期的網際網路泡沫,隨著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增加,網際網路在現代經濟生活中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網際網路的便捷、即時與互動性,也催生了許多像MySpace、Facebook、Youtube等等的虛擬社群及相應的網路文化,即時通訊軟體如WhatsApp、Wechat、Line,以及維基百科和維基媒體等自由協作式百科全書。同時,也帶來像Google Map、Google Earth及Google street view等提供全球地圖、全球衛星圖、城市街景等服務。無線網路的方便也帶來行動支付的盛行,比如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Wechat pay、支付寶等服務。
2009年,首個由非政府,網友營運下的開源去中心化的加密電子貨幣 - 比特幣正式面世。2011年,比特幣匯率首次超越1美元。2017年,比特幣匯率更首次超越10000美元。
2010年,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位址分配機構(ICANN)推出首個非英語的網際網路國際化域名(domain name)。
2018年,國際電訊聯盟宣佈,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超越50%人口。[6]
2020年,受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影響,大量企業及政府部門宣布在家工作措施,學校也宣布改為網上學習。
2021年,薩爾瓦多政府宣布,把比特幣納入為法定貨幣,為全球首個國家把加密貨幣成為法定貨幣。
2022年,國際電訊聯盟宣佈,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超越50億人[7]。同年,OpenAI宣布,ChatGPT正式面世,掀聊天機器人人工智慧熱潮。
Remove ads
參閱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