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歷山大·羅將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歷山大·帕夫洛維奇·羅將柯(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 Родзянко,1879年8月26日—1970年5月6日),一戰時俄羅斯帝國陸軍軍官,後於俄國內戰期間擔任軍團司令,並獲中將軍階。 [2]
生平
羅將柯出生於一個古老的烏克蘭貴族家庭:其父帕維爾·羅將柯為大地主,其叔米哈伊爾·羅將柯於1911年至1917年間擔任帝國杜馬主席。羅將柯在俄國侍從軍團(俄文: Пажеский корпус)(為當時供俄國權貴和軍官的子弟們就讀的初級軍校)和位於法國索米爾的黑騎士馬術學校(法文:Cadre noir)(世界四大古典騎術學院之一)接受教育;隨後他加入了俄國的精銳部隊騎士衛隊。身為一名優秀的馬術運動員,他曾師從被譽為「現代前傾騎姿之父」的費德里科·卡普里利上尉,在義大利皮內羅洛的騎兵學校學習一年。在他成功參與1911年倫敦的賽事,贏得愛德華七世國王杯[來源請求]之後 ,他於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代表俄羅斯隊獲得團體場地障礙賽第五名的成績。 [3]大部分有關羅將柯的馬術相關信息均由荷蘭馬術雜誌Hoefslag出版(Hoefslag是由國際馬術聯合會(FEI)秘書長馬克斯·E·阿曼(Max E. Amman)創辦的)。

羅將柯於1912年晉升為上校,隨即參與一戰。1914年,他被派往前線,短暫服役於第二庫班團和哥薩克第一線性作戰團,並指揮第16頓河團。後來他在第8軍和騎士衛隊服役。自1916年5月起,他擔任騎兵軍官學校校長。1917年6月至7月,他指揮里加衛戍部隊。1917年10月,其指揮的第17騎兵師在普斯科夫被遣散,他本人則被德國人扣押。
1917年俄國革命後,他隨阿納托爾·馮·利芬親王為拉脫維亞的反革命分子尋求英國幫助(但未成功)。1918年,他住在里加,並在徵召志願者加入反布爾什維克部隊這件事上受到德國的援助。 [4] 1919年,尼古拉·尤登尼奇將軍(時任白軍北方軍司令)任命他為助手,領導對紅軍的反攻行動,並參與了對彼得格勒的失敗進攻。1919年11月23日,西北軍(基於北方軍建立的部隊,羅將柯為其指揮官)被擊退到愛沙尼亞納爾瓦後,尤登尼奇派他前往英國,為進一步的反布爾什維克鬥爭尋求財務支持。在他任務失敗後,他選擇不返回愛沙尼亞,而在英國定居,之後他又在美國定居。
其兄帕維爾·羅將柯在一所位於都柏林的愛爾蘭騎兵學校當教官[5] ,後來移民到美國。本人則成為騎士衛隊協會主席,撰寫回憶錄[6]。1970年,他於紐約去世,享年90歲[3]並被安葬在紐約州羅克蘭縣納紐埃特鎮的新季韋耶沃修道院附屬墓地。
Remove ads
榮譽及獎項
- 四級帶劍聖弗拉基米爾勳章(1913 年)
- 三級聖安娜勳章(1913年)
- 三級聖斯坦尼斯勞斯勳章(1913年)
- 四級聖安娜勳章(1915年)
以及超過7枚獎牌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