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西努瓦塔
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的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西努瓦塔[1](烏克蘭語:Ясинувата,羅馬化:Yasynuvata,發音:[jɐsɪnʊˈwɑtɐ]),又按俄語名譯為亞西諾瓦塔亞[2](俄語:Ясиноватая,羅馬化:Yasinovataya,發音:[jɪsʲɪnɐˈvatəjə]),法理上是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州頓內茨克區亞西努瓦塔市鎮的城市及行政中心,事實上為俄羅斯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亞西努瓦塔區的行政中心[3]。該市距離首府頓內茨克21公里,靠近卡利米烏斯河和克里沃伊托列茨河的源頭,始建於1872年,面積19平方公里,2022年人口數量為34,144人[4]。
Remove ads
歷史
亞西努瓦塔的歷史與頓巴斯的工業發展密切相關。1869年,尤佐夫卡(即頓內茨克)冶金廠建設的同時,康斯坦丁尼夫卡-奧列尼夫卡鐵路也開始修建。1872年鐵路通車後,亞西努瓦塔車站附近出現了一個小村莊,裡面有幾座建築工人的掩體和營房,附近還有商店和酒館。車站和村莊的名字來源於位於車站東北4公里處的亞西努瓦蒂村。此後20餘年,又有數條鐵路通車,使車站成為一座樞紐站。[5]
隨著車站的擴建,鐵路職工數量也增加。這些鐵路建設者大多來自烏克蘭人口稠密區和俄羅斯中部省份,是當地貧困的農民和工匠。大多數工人(扳道工、耦合工、火車裝配工和修理工)都分兩班工作,工資比礦工和冶金工人低。20世紀初時,扳道工、司爐工和軌道護衛員的工資為8盧布58戈比至18盧布61戈比。工人們通常兩家擠在一個房間中,或擠在改裝成住房的貨車裡。醫療點內只有一名護士,工人就診需要到阿夫迪夫卡的醫院。直到1903年霍亂流行期間,鐵道部門才同意尋找「額外」資金來維持第二名護理人員。[5]
1905年初夏,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此成立一個支部。12月8日早上,一封來自葉卡捷琳諾斯拉夫軍事罷工委員會的電報到達該地,號召人們參加總罷工。12月9日,集會選舉產生了罷工委員會及其管理機構——執行委員會,同日第280步兵團第12連抵達該地。12月10日至12日,集會繼續舉行,就連部分剛抵達的士兵也參加了集會。13日,第12連連長宣布戒嚴,禁止集會,但革命者說服士兵倒戈,處死連長。12月21日,政府軍鎮壓了該地的革命,18名當地革命者後來被判苦役。[5]
隨著工業的發展,亞西努瓦塔的貨物周轉量也隨之增大,1911年每天有90列貨運列車和19列客運列車經過這裡,總數約3000車廂。一幢二層的火車站站房落成。村莊也在發生著變化,建造了一座蒸汽磨坊,並開設了10家商店。1912年9月,政府解僱了113名參與暴亂的工人,將他們趕出該地。1914年7月22日該地又爆發反戰示威。二月革命後的1917年3月2日,車站選舉了工人代表委員會;同年4月底,亞西努瓦塔成立了一個布爾什維克倡議小組,開展工人工作,反對克倫斯基政府。到8月15日,布爾什維克組織已發展到40人。[5]
Remove ads
十月革命後,該地成立革命委員會、組織赤衛兵支隊,解除從前線歸來部隊的武裝,將其分發給亞西努瓦塔、尤佐夫卡和馬克耶夫卡的工人。12月起,赤衛隊與阿列克謝·卡列金作戰並於次年1月將其徹底擊敗。1918年《布列斯特和約》後,德國和奧匈帝國曾在4月10日至11月期間短暫占領亞西努瓦塔,期間共產黨人組成地下抵抗組織破壞鐵路,並在德國崩潰後重新占領該地。1919年,該地在紅軍和鄧尼金的白軍之間反覆爭奪,12月底,第一騎兵集團軍第372團攻占該地。1920年4月,布爾什維克黨組織了拉達選舉。亞西努瓦塔亦成為紅軍建造裝甲列車的重要基地。[5]
1923年,亞西努瓦塔已有113棟住宅,次年斯維爾德洛夫鐵路工人俱樂部成立。1926年4月,該地黨組織已有共產黨員85人。同年升為市級鎮。蘇聯「一五」計劃期間,對亞西努瓦塔鐵路樞紐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重建工作,車站的運輸能力增加3.5倍,自1937年起,南頓內茨克鐵路的管理部門就設在亞西努瓦塔。此外1927年,一座日產120噸的麵粉廠投入生產。伴隨著城鎮的發展,在鎮西郊建成一片鐵路工人的住宅區,建有2至3層的房屋。從1926年到1936年,公共住房存量增加了四倍,達到約3.2萬平方米。幾乎所有公寓都配有電燈,多層建築都配有供水和污水處理系統。1938年升為區轄市,並建成一所鐵路醫院和一所綜合診所。1940年時有24名醫生和138名護理人員為民眾提供醫療服務。[5]
蘇德戰爭爆發後,亞西努瓦塔的鐵路工人加班勞動,將列車時刻表切換到戰時時刻表,還自行組裝了一輛裝甲列車。1941年10月22日,亞西努瓦塔陷落。在納粹德國占領期間,約七千人死於酷刑、飢餓和流行病。游擊隊通過分發宣傳單、解救戰俘或製造事故等方法抵抗,直到1943年9月8日,第34近衛師解放了亞西努瓦塔。大部分的鐵路、醫院和學校毀於戰火,設備、材料、工具和技術工人從烏拉爾、西伯利亞、中亞、外高加索和遠東地區運來支援重建。1946年,機械製造廠開始建設,兩年後,企業生產出第一批塔式起重機和道岔產品,這些產品日後曾出口到蘇東國家。該市的工業多與鐵路相關。[5]
1991年蘇聯解體後,該市屬於烏克蘭。2014年4月烏克蘭東部爆發民變後,該市雖一度於8月17日為政府軍收復[6],但9月中旬又被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攻占,並持續至今[7]。2016年歐安組織將該市和烏政府軍控制下的阿夫迪夫卡列為戰爭前線熱點城市[8]。僅在2017年1月29日一天之內,歐安組織特別監測團就記錄了2260起違反停火事件,主要發生在頓內茨克機場-阿夫迪夫卡-亞西努瓦塔三角地區[9]。
教育
1897年該地出現第一所單年級學校。1910年由單年級學校改組為兩年級學校,共有4間教室、4名老師和163名學生。1924年時有一所七年制學校和一所幼兒園。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文盲已全部消除。該市開設了勞工學院,1931年有173名學生就讀。1939年時,城內有兩所中學和兩所七年制學校,約有3000名學生接受教育。1969年時,城內有三所中學、兩所八年制學校、一所小學和一所八年制寄宿學校,學生約5500人;全市有20個圖書館,藏書約30萬冊。[5]
交通
該地擁有一座大型鐵路樞紐,鐵路軌道從這裡分出五個方向,將亞西努瓦塔與基輔、聶伯城、馬里烏波爾、頓內茨克、頓河畔羅斯托夫、哈爾科夫等城市連接起來。在1958—1965年期間,該地的鐵路實現了電氣化。[5]
人口
2001年烏克蘭人口普查,該市的人口情況如下:[10]
當地名人
- 尼古拉·斯克里普尼克,曾任蘇維埃烏克蘭教育人民委員會委員。
- 伊琳娜·多夫漢,烏克蘭活動家,2014年遭頓巴斯親俄武裝綁架。
圖集
-
亞西努瓦塔火車站
-
亞西努瓦塔火車站
-
頓內茨克州鐵路圖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