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以色列·加利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以色列·加利利(希伯來語:ישראל גלילי;1911年2月10日-1986年2月8日)是一名以色列政治人物、政府部長和議員。他曾在以色列於1948年獨立前,擔任哈加拿的參謀長。
Remove ads
生平
以色列·別爾琴科(後改姓為加利利)出生於俄羅斯帝國的布拉伊洛夫鎮(今屬烏克蘭)。他三歲時全家移民到巴勒斯坦,定居在特拉維夫。他就在這座城市裡一邊上學,一邊給印刷廠當學徒。

加利利是青年組織勞動青年的創始人。他還建立起了名為納安的基布茲,後來,他在這裡度過了餘生。
軍事生涯
加利利於1927年加入哈加拿。1935年,他被任命為領導委員會成員,後被派去管理採購和軍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與了反抗德國入侵巴勒斯坦的準備工作。1946年,他被任命為哈加拿的參謀長,並擔任該職務直到1946年,因「將軍起義」事件被戴維·本-古里安罷免。
政治生涯
加利利在1949年議會選舉中勝選,成為了以色列的議員。他總共歷任了7屆議會,擔任了24年的議員(1949年-1951年、1955年-1957年)。在議會中,他首先代表馬帕姆黨,接著分裂出來組建勞工聯盟,後來又併入了同盟。他曾短暫地擔任情報部長,又在幾屆政府中任過不管部長,還是果爾達·梅厄總理的政府閣員和高級顧問。他還是外交事務和國防委員會,以及部長級定居委員會的成員。
自稱是前摩薩德諜報人員的維克托·奧斯特羅夫斯基,在其著作《以欺騙的方式》中聲稱,加利利與比他大13歲的果爾達·梅厄有過一段漫長的戀情。[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