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以色列
西亞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以色列國(希伯來語:מְדִינַת יִשְׂרָאֵל;阿拉伯語:دَوْلَة إِسْرَائِيل),簡稱以色列(希伯來語:יִשְׂרָאֵל;阿拉伯語:إِسْرَائِيل),是一個位於西亞的國家。其北鄰黎巴嫩,東北接敘利亞,東接約旦,西南與埃及接壤,西瀕地中海。此外,以色列還占領了巴勒斯坦所屬的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以及敘利亞所屬的戈蘭高地。以色列在最南端擁有一小段紅海海岸線,其宣稱的首都是耶路撒冷,經濟中心則是臺拉維夫。
![]() |
以色列坐落於被稱為「以色列地」的地區,該地區亦被稱作巴勒斯坦地區、聖地或迦南。在古典時代,這片土地曾是迦南文明的所在地,隨後相繼出現了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由於地處黎凡特走廊,因此這一地區在歷史上曾先後受羅馬帝國、鄂圖曼帝國等多個帝國的統治,人口結構也在持續發生變化。19世紀末,歐洲日益嚴重的反猶主義激發了猶太裔群體內部的錫安主義運動。該運動主張推動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屬於猶太民族的家園。這一政治理念隨後在1917年由時任英國外交大臣阿瑟·貝爾福發表的、闡述大英帝國中東政策的文件《貝爾福宣言》中獲得了英國的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占領了該地區,並於1920年設立「巴勒斯坦託管地」。在猶太人大屠殺前夕,由於遷往以色列地的猶太移民數量大幅增加,加之英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族群衝突因此進一步激化[19][20]。1947年,在聯合國提出將該地區劃分為兩個國家的方案之後,該衝突進一步升級為一場內戰。
在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結束之後,以色列於1948年5月14日宣布獨立。次日,鄰近的阿拉伯國家對該地區發動入侵,第一次以阿戰爭隨即爆發。戰後所簽署的停戰協議使以色列控制的領土範圍超過了聯合國分治方案所劃定的界限[21];與此同時,由於新的阿拉伯獨立國家未能建立,原來由英國委任統治地區的其餘部分(即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則分別改由埃及和約旦控制[22]。戰爭期間,大多數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驅逐或逃離,這一事件被稱為「納克巴」(意為「災難」)。留下來的少數阿拉伯人則成為了新成立的以色列國中的主要少數族群[23][24]:270。在隨後的數十年間,隨著大量猶太人從阿拉伯世界遷移、逃離或被驅逐至以色列,以色列的人口規模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25][26]:282。
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戰爭結束之後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西奈半島以及戈蘭高地。1973年贖罪日戰爭結束後,以色列與埃及簽署了和平條約,並於1982年將西奈半島歸還埃及;隨後,以色列又與約旦達成和平協議。1993年,以色列與簽署了《奧斯陸協議》,實現了與巴勒斯坦方面的相互承認,並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部分地區確立了巴勒斯坦有限的自治。進入2020年代,以色列通過《亞伯拉罕協議》與多個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然而,《奧斯陸協議》不但事實上未能推動以巴衝突的解決,反而導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之間爆發了多次戰爭與衝突。以色列在其非法占領的領土上建立並持續擴張定居點,事實上吞併了東耶路撒冷和戈蘭高地。此舉被國際法院認定違反國際法,且未被大多數國家承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國領土上的占領行為長期遭到國際社會的批評,並被人權組織及聯合國官員指控犯下戰爭罪、危害人類罪以及種族滅絕罪。
以色列基本法確立了該國由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的議會,該議會負責決定由誰組建內閣,並選舉具有象徵意義的總統[27]。以色列是中東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之一[28],同時也是亞洲人類發展指數較高的國家之一。按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計算,以色列為世界第26大經濟體;按人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則位列世界第16位[16][29][30][31]。作為全球技術最先進、發展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以色列在研發上的支出占比高於世界大多數國家,並被廣泛認為擁有核武器[32][33]。其文化受到猶太文化、猶太僑民文化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共同影響。
Remove ads
概述
詞源
歷史
地理
行政區劃
政治
外交
軍事
經濟
人口
文化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