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拉克經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拉克经济
Remove ads

伊拉克的經濟以石油工業為主,在其現代歷史上,石油工業提供了約99.7%的外匯收入,石油工業是伊拉克的經濟支柱。 [15]截至2021年,石油工業為伊拉克提供了約92%的外匯收入。 [16]自從1958年7月14日革命推翻了哈希姆王朝以後,伊拉克的農業經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到1980年時,伊拉克已成為中東地區第三大經濟體。這裡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伊拉克政府在20世紀70年代成功地進行了工業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包括灌溉項目、鐵路和公路建設以及農村電氣化[17]

快速預覽 貨幣, 財政年度 ...

20世紀80年代,由於兩伊戰爭大量的戰爭開銷以及石油生產能力的破壞,伊拉克復興黨政府不得不緊縮開支,大量借款,並拖延還款時間。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 [18] 1988年戰爭結束後,隨著採油和管道設施的重建,石油出口逐步恢復。伊拉克在1990年8月出兵占領科威特,隨之受到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1991年1月開始的海灣戰爭造成的破壞嚴重打擊了伊拉克的經濟。伊拉克政府開支對軍隊、保安部隊和支持政權的力量傾斜,無助於經濟的恢復。自1996年12月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有限度的改善了普通伊拉克平民的生活條件。在該計劃下,伊拉克被允許出口限量的石油以換取食物、藥品和一些基礎設施備件。[19] [17]

2003年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入侵後,聯軍臨時權力機構通過私有化和減少國家的外債,努力使伊拉克的經濟現代化。因此,伊拉克的經濟在這一時期迅速發展,儘管叛亂、經濟管理不善和技術落後造成的石油短缺阻礙了經濟增長。[20]自2009年中期以來,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已經恢復到新曙光行動之前的水平,政府財政收入也隨首全球油價的回升一起增長了。

2011年,由於與國際石油公司簽訂了新的合同,巴格達可能會將石油出口量提高到當時的水平,即每天1,900,000桶(300,000立方米)。人們認為它可能會低於其預算中預測的每天240萬桶(38萬立方米)的水平。伊拉克最近與主要石油公司簽訂的合同有可能大大增加石油出口收入,但伊拉克將需要對其石油加工、管道和出口基礎設施進行升級,以促使這些交易能夠順利進行

隨伊拉克安全環境的改善和最初一波外國投資正在幫助刺激該國的經濟活動,特別是在能源、建築和零售行業。更廣泛的經濟改善、長期的財政健康與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仍然取決於政府能否通過重大的政策改革,以及能否繼續開發伊拉克的大量石油儲備。儘管2010年外國投資者對伊拉克的興趣日益濃厚,但大多數投資者仍然受到為項目獲取土地的困難和其他監管障礙的阻礙。

Remove ads

近代經濟發展史

名義GDP在1960年代增長了213%,1970年代增長了1325%,1980年代增長了2%,1990年代增長了-47%,2000年代增長了317%。[21]

實際人均GDP(以1990美元計算)在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大幅增長,這可以用較高的石油生產水平以及石油價格來解釋,由於歐佩克的石油禁運,石油價格在20世紀70年代達到了著名的峰值,造成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然而,在隨後的20年裡,伊拉克的人均GDP由於多次戰爭而大幅下降,即1980-88年與伊朗的戰爭,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22]

兩伊戰爭

1980年9月與伊朗的戰爭爆發前,伊拉克的經濟前景是光明的。1979年,石油產量已經達到了每天56萬立方米(350萬桶)的水平,由於創紀錄的石油價格,1979年的石油收入為210億美元,1980年為270億美元。戰爭爆發時,伊拉克已經積累了約3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它擁有中東地區最好的教育和醫療保健系統,成千上萬的移民工人從埃及索馬利亞印度次大陸來到該國,在建築項目中工作[23]

兩伊戰爭和20世紀80年代的石油過剩耗盡了伊拉克的外匯儲備,破壞了其經濟,並使該國背負了超過400億美元的外債。在戰爭的最初破壞之後,隨著新管道的建設和受損設施的恢復,石油出口逐漸增加。

經濟制裁

1990年8月伊拉克吞併科威特,隨後國際社會對伊拉克進行經濟制裁,以及1991年1月開始的聯軍的軍事行動造成的損害,使該國經濟活動急劇減少。伊拉克政權通過支持龐大的軍隊和國內安全部隊,以及向復興黨的主要支持者分配資源,加劇了經濟短缺。1996年12月,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的實施有助於改善經濟狀況。在該計劃的前6個月階段,伊拉克被允許出口越來越多的石油,以換取食品、藥品和其他人道主義物資。1999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伊拉克出口儘可能多的石油,以滿足人道主義需求。雖然人均經濟生產和生活水平仍遠低於戰前水平,但人均食品進口量大幅增加,醫療用品和保健服務也穩步提高。

伊拉克在2000年將其石油儲備貨幣美元改為歐元。然而,該計劃使得伊拉克出口收入的28%被扣除,用以支付聯合國賠償基金和聯合國行政費用。2001年其國內生產總值的下降則主要是由於全球經濟放緩和油價下跌造成的。

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

2003年5月24日制裁的取消和2000年代中後期石油價格的上漲[24],使得伊拉克石油產量翻了一倍,從2003年動盪時期的130萬桶/日的低點上升到2011年的260萬桶/日的高點。此外,自2007年以來,通貨膨脹[25]和暴力事件[26]的減少已經轉化為伊拉克人生活水平的實際提高。

伊拉克經濟挑戰關鍵的之一是伊拉克巨大的外債,規模估計達1300億美元[27]。儘管這些債務中有些是來自於伊拉克未能支付的正常出口合同,另一些則是伊拉克與伊朗戰爭期間的軍事和財政支出的結果[28]

Jubilee Iraq運動[29]認為,這些債務中的大部分是「可憎債務」(非法的)[30]。然而,由於可憎債務的概念不被廣泛認可,[31]試圖以這種方案來解決債務會使伊拉克陷入更多的的法律糾紛中。伊拉克政府決定更務實地處理其債務,並與官方債權人巴黎俱樂部接觸。

在2006年12月《國際新聞周刊》的一篇文章中,倫敦的《全球透視》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無論內戰與否,伊拉克經濟都有增長,而且讓人無比驚訝(原文:mother of all surprises)的是它的表現非常好。房地產正在蓬勃發展。根據該報告,建築、零售和批發貿易行業也很健康。美國商會報告說,在伊拉克有34000家註冊公司,比三年前的8000家有了巨大增長。二手車、電視和手機的銷售都大幅上升。估算結果各不相同,但《全球透視》(Global Insight)認為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7%,並預測2006年的增長率為13%。世界銀行的估計更低:今年為4%。但是,鑑於人們對安全狀況惡化的關注,令人吃驚的事實是,伊拉克經濟正在增長」。[32]

Remove ads

工業

傳統上,伊拉克的生產製造業大多與石油工業密切相關。在此類行業中,主要的產業是石油精煉和化肥及化學品的製造。在2003年之前,由於對私有化的限制和1990年代國際制裁的影響妨礙了伊拉克經濟的多樣化的發展。2003年以來,安全問題成為了新企業建立的最大阻礙。只有建築業是一個例外;2000年,水泥是唯一和石油相關性不大的主要工業產品。建築業從伊拉克幾次戰爭後的重建需求中獲益。在20世紀90年代,該行業受益於政府對大量基礎設施和住房項目以及精心設計的宮殿群的資金支持。

第一產業

農業

農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僅為3.3%,但卻雇用了五分之一的勞動力。[33]

從歷史上看,伊拉克50%至60%的可耕地都在耕種中。[34]由於種族政治的原因,庫德人領土上的寶貴農田沒有為國家經濟做出貢獻,薩達姆時期不一致的農業政策也阻礙了國內市場的生產。儘管有充足的土地和水資源,伊拉克仍然是一個糧食淨進口國。在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下,伊拉克進口了大量的穀物、肉類、家禽和乳製品。政府在1981年廢除了農場集體化計劃,允許私營企業在農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