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斯蘭合作組織

国际组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斯兰合作组织
Remove ads

伊斯蘭合作組織(阿拉伯語:منظمة التعاون الإسلامي;英語:Organis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法語:Organisation de la coopération islamique;簡稱伊合組織)原名伊斯蘭會議組織,是一個伊斯蘭世界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為聯合國大會觀察員;該組織由遍及西亞中東)、中亞西非北非印度次大陸東南亞的57個國家組成,覆蓋的人口約為16億。秘書處設在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吉達市;現任秘書長是來自查德海珊·卜拉欣·塔哈英語Hissein Brahim Taha(自2020年起)。

快速預覽 行政總部, 官方語言 ...
Remove ads

組織的宗旨是促進各成員國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科學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消除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反對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復民族權利和重返家園的鬥爭;支持穆斯林保障其尊嚴、獨立和民族權利的鬥爭。

但要注意的是並非每個成員國是伊斯蘭國家,如蓋亞那蘇利南莫三比克喀麥隆烏干達加彭多哥等國,伊斯蘭反而是少數人的信仰。阿爾巴尼亞則是唯一加入該組織的歐洲大陸的主權國家和聯合國會員國。2002年脫離印尼獨立的東帝汶和2011年脫離蘇丹獨立的南蘇丹也在獨立後脫離該組織的勢力範圍。

Remove ads

歷史

1969年9月22日至25日,第一次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舉行,會議的最後一天即25日一致通過──成立伊斯蘭會議組織;1970年3月舉行第一次伊斯蘭國家外長會議,籌組伊斯蘭合作組織常設機構──秘書處,1970年5月27日正式成立。2011年6月28日,該組織從伊斯蘭會議組織(阿拉伯語:منظمة المؤتمر الإسلامي;英語:Organis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法語:Organisation de la Conférence Islamique)更名為現名。

組織

伊斯蘭合作組織分為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外長會議,常設秘書處是伊斯蘭合作組織的主要機構。首腦會議每3年舉行一次,是伊斯蘭合作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可以隨時召開特別首腦會議;外長會議每年在成員國間輪流舉行一次。伊斯蘭合作組織還設有伊斯蘭開發銀行耶路撒冷委員會阿富汗問題委員會伊斯蘭和平委員會伊斯蘭法庭伊斯蘭發展基金會伊斯蘭經貿常設委員會等機構。

歷任秘書長

Thumb
第一任秘書長
馬來西亞 東姑阿都拉曼
  1. 馬來西亞 東姑阿都拉曼(1971年-1973年)
  2. 埃及 哈桑·圖哈米英語Hassan Tuhami(1974年-1975年)
  3. 塞內加爾 阿馬杜·卡里姆·蓋伊博士(1975年-1979年))
  4. 突尼西亞 哈比·查蒂(1979年-1984年)
  5. 巴基斯坦 賽義德·謝里夫·皮扎達英語Syed Sharifuddin Pirzada(1985年-1988年)
  6. 尼日 哈米德·阿蓋比德英語Hamid Algabid博士(1989年-1996年)
  7. 摩洛哥 阿澤丁·拉臘基英語Azzeddine Laraki博士(1997年-2000年)
  8. 摩洛哥 阿布杜勒·瓦希德·貝爾克齊茲英語Abdelouahed Belkeziz博士(2001年-2004年)
  9. 土耳其 埃克梅萊丁·伊赫薩諾盧博士(2005年-2014年)
  10. 沙烏地阿拉伯 伊亞德·邁達尼英語Iyad bin Amin Madani(2014年—2016年)
  11. 沙烏地阿拉伯 尤素福·歐賽敏 (2016年—2020年)
  12. 查德 海珊·易卜拉欣·塔哈英語Hissein Brahim Taha (2020年—至今)

首腦會議

伊斯蘭合作組織中的最大機構,參與者為伊斯蘭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每3年召開一次。

外長會議

每年舉行一次會議,審查首腦會議中進度報告的執行情況,並作出決定,確立伊斯蘭首腦會議的政策。

常設秘書處

伊斯蘭合作組織中的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前面兩個機構的決定,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吉達

Thumb
組織在孟加拉開辦的伊斯蘭科技大學
Thumb
組織與美國展開的談判

常設委員會

  • 文化和資訊事務委員會
  • 經濟和商業合作委員會
  • 科學和技術合作委員會
  • 伊斯蘭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委員會
  • 財務委員會
  • 財務監管機構

附屬機構

專門機構

輔助機構

參加主體

Thumb
  伊斯蘭合作組織成員國
  觀察員國
  被暫停會籍的成員國

成員國

更多資訊 國家, 加入年份 ...

觀察員

暫停或撤回的前觀察員

更多資訊 暫停或撤回資格國家, 加入年份 ...

觀察員國

更多資訊 國家名稱, 加入年份 ...

穆斯林社區/觀察員組織

伊斯蘭機構觀察員

  • 伊斯蘭合作組織成員國議會聯盟英語Parliamentary Union of the OIC Member States(Parliamentary Union of the OIC Member States,PUOICM)
  • 伊斯蘭會議對話與合作青年論壇(Islamic Conference Youth Forum for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ICYFDC)

國際組織觀察員

成員國資格申請

  •  白俄羅斯 -2010年申請觀察員地位。[2][3]
  •  巴西 - 2011年申請觀察員地位。[4]
  •  中非 - 2002年申請正式成員資格。[2][5]
  •  中國 - 2012年申請觀察員地位。[6]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2008年申請觀察員地位,[7] 2011年申請成為正式成員。[3]
  •  印度 - 印度是穆斯林的占少數的國家,印度在伊斯蘭會議組織成立時曾表現出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成員國興趣。[8] 然而,它遭到巴基斯坦的反對。此後,印度從未正式申請以觀察員身份或成員國身份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 [9] 雖然印度的潛在候選資格得到了伊斯蘭會議組織一些成員的支持,[10] 但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對和抵制伊斯蘭會議組織的威脅實際上導致印度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受阻。巴基斯坦外交部認為,印度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將違反伊斯蘭會議組織的規則,該規則要求一個有抱負的國家不應與成員國持續發生衝突。[11]
  •  肯亞 -2011年申請正式成員資格。[3]
  •  賴比瑞亞 - 2016年11月申請正式成員資格。[12]
  •  模里西斯 - 2002年申請成為正式成員。[2][5]
  •  尼泊爾 - 2008年申請觀察員地位。[7]
  •  菲律賓 - 2008年申請觀察員地位。[7] 菲律賓政府曾試圖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但遭到摩洛民族解放陣線的反對。摩洛民族解放陣線是伊斯蘭會議組織駐菲律賓的觀察員。MNLF聲稱,菲律賓的成員資格是不必要的。[來源請求]. 2009年,該國申辦得到了印尼、伊朗、馬來西亞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機構的大力支持。[13][14][15][16] 2019年,MNLF領導人之一尼爾·米蘇阿里被任命為該組織的特使。[17]
  •  塞爾維亞 - 2008年申請觀察員地位。[7]
  •  南非 - 2002年申請觀察員地位。[7]
  •  斯里蘭卡 - 2008年申請觀察員地位。[7]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