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斯梅爾·卡達萊

阿尔巴尼亚诗人、小说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斯梅尔·卡达莱
Remove ads

伊斯梅爾·卡達萊[1]阿爾巴尼亞語Ismail Kadare;1936年1月28日—2024年7月1日),阿爾巴尼亞當代詩人、小說家。2005年獲布克國際獎。其作品被譯成45種以上的文字,出版了637種以上不同版本。他是歐洲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快速預覽 伊斯梅爾·卡達萊, 出生 ...

生平

山鷹在高高飛翔(節選)

秋天的夜晚來了,
共產黨員們向四處分散;
平原進入夢鄉,
躺在山腳下邊……

啊,
哪裡能找到你的影子?
在這古老的國土上,
您像聳入雲霄的梧桐樹,
把根子分扎在暴風雨經過的道路上。

——伊斯梅爾·卡達萊[2]

伊斯梅爾·卡達萊1936年出生於阿爾巴尼亞南部山城吉諾卡斯特,先後在地拉那大學高爾基世界文學學院學習。卡達萊以詩歌出道,18歲出版詩集,在1963年發表長詩《群山為何沉思》後就接到阿爾巴尼亞最高領導人恩維爾·霍查電話,此後長期是執政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桂冠詩人,受霍查庇護,還當過霍查夫人涅奇米葉主管的阿爾巴尼亞文聯的主席、人民議會代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委員[3][4]

文革期間,他訪問中國,見到毛澤東。他把許多中國詩作翻譯成阿爾巴尼亞文。

他的許多作品都在諷刺和批判專制社會,其中一些出版之後曾一度遭禁。但是,他一直深受同鄉、阿爾巴尼亞最高領導人恩維爾·霍查器重。

1963年,他發表了首部小說《亡軍的將領》,迄今已在40餘國出版了作品。

卡達萊是歷史專業出身,他的作品,也多以古史為依託,借古喻今。《三孔橋》,寫一條本來只有擺渡船的河,一些神秘人物私自與地主們達成交易,造起一座橋,河邊不明內情的居民們仿佛看見了某種宿命正在發生,河神在暴怒,空中風傳著土耳其人進犯的消息;《長城》圍繞對峙在長城兩側的一位明朝官員和一個蒙古士兵展開。[5]

Remove ads

作品

小說

  • 亡軍的將領》(Gjenerali i ushtrisë së vdekur, 1963年)
  • 雨鼓》(Kështjella, 1970年)
  • 石頭城紀事》(Kronikë në gur, 1971年)
  • 《三孔橋》(Ura me tri harqe, 1978年)
  • 恥辱龕》(Kamarja e turpit, 1978年)
  • 誰帶回了杜倫迪娜》(Kush e solli Doruntinën?, 1980年)
  • 破碎的四月》(Prilli i thyer, 1980年)
  • 夢幻宮殿》(Pallati i ëndrrave, 1981年)
  • H檔案》(Dosja H. , 1981年)
  • 《金字塔》(Piramida, 1992年)
  • 《長城》(Muri i madh, 1993年)
  • 《阿伽門農的女兒》(Vajza e Agamemnonit, 2003年)
  • 《接班人》(Pasardhësi, 2003年)
  • 《事故》(Aksidenti, 2004年)
  • 《錯宴》(Darka e gabuar, 2008年)
  • 《娃娃》(Kukulla, 2015年)

詩歌

  • 《群山為何沉思》(Përse mendohen këto male, 1964年)
  • 《山鷹在高高飛翔》(1966年)

獲獎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