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斯雷爾·艾普斯坦

波蘭裔中國政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Remove ads

伊斯雷爾·艾普斯坦波蘭語Israel Epstein,1915年4月20日—2005年5月26日),漢名艾培,中國籍猶太波蘭人,記者、作家。艾普斯坦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是為數不多的幾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國裔人士,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被中國共產黨評價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1]

快速預覽 伊斯雷爾·艾普斯坦Israel Epstein,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艾普斯坦出生於華沙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當時波蘭正在俄羅斯帝國的控制範圍內。他的父親曾因領導勞動者起義而被俄羅斯帝國的當權者關押,母親則被放逐到了西伯利亞。艾普斯坦的父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他所在的公司派往日本;當德軍逼近華沙時,艾普斯坦和他的母親逃亡到亞洲投奔了他的父親。在歷經了一些地區的反猶歧視後,他的家庭最終於1917年遷往中國,並於1920年定居在了天津,曾就讀於天津英租界天津英國文法學校

艾普斯坦於15歲(1931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其時他在一家設立於天津的英文《京津泰晤士報》報社擔任新聞工作。他亦在抗日戰爭中與美國合眾社和一些西方新聞社參與了掩護中國平民的行動。在1938年的秋季(一說是1939年),他在香港參加了孫中山遺孀宋慶齡發起組織的保衛中國同盟,為中國的抗日戰爭進行宣傳並募集國際援助。1941年,他製造了自己死亡的假新聞以欺騙試圖逮捕他的日本政府,這則假新聞甚至被以短消息形式印刷到了《紐約時報》上[1]。但是他仍然在香港被抓入集中營。1942年3月18日,他在後來成為其妻子的邱茉莉(Elsie Fairfax-Cholmeley)的幫助下越獄成功。

在校訂作家埃德加·斯諾的一本書的過程中,艾普斯坦和斯諾得以相互認識。斯諾在出版前給艾普斯坦看了他後來的經典之作——《西行漫記》。

1944年,艾普斯坦第一次訪問了英國[1],然後與邱茉莉在美國居住了5年。在這段時間內,他擔任了《聯合勞動新聞》(Allied Labor News)的總編輯並於1949年出版了《中國尚未結束的革命》(The Unfinished Revolution in China)一書。邱茉莉亦是一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被廣泛使用的漢英辭典的貢獻者,在許多年後,逐漸被中國和世界各地學習漢語的一代學生所知。

1951年,艾普斯坦應宋慶齡之邀,回到中國參與雜誌《中國建設》(後改名為《今日中國》)的創刊工作[1],他在70歲以前都是《今日中國》的總編輯,70歲退休後成為雜誌的名譽總編輯。在擔任《今日中國》編輯的時期中,他於1957年加入了中國國籍並於196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文化大革命」中,艾普斯坦曾被非法監禁達5年之久[1],但是至死他都保持著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忠誠追隨。艾普斯坦曾於1983年被選舉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在他的一生中,艾普斯坦曾先後被周恩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所高度讚揚。

2005年5月26日11時,艾普斯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6月3日,艾普斯坦被葬於北京石景山區八寶山革命公墓。包括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在內的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他的追悼會儀式。在儀式結束後,他的遺體被火化。[2]

Remove ads

作品

  • 《人民戰爭》1939年
  • 《毛澤東印象》1949年1月
  • 《見證中國:艾普斯坦回憶錄》(沈蘇儒等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415頁,ISBN 780187241X
  • 《歷史不應忘記》(沈蘇儒,賈宗誼等譯)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年),230頁,ISBN 7508506936
  • 《見證中國:一個中國籍猶太人的訴說》,2005年

首先以英文出版的作品

  • 《中國尚未結束的革命》,力圖布朗公司(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47年),精裝442頁

首先以中文出版,後翻譯成英文的作品

  • 《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56年),精裝146頁
  • 《西藏的轉變》,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3年),平裝563頁,ISBN 0835110877
  • 《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新世界出版社(北京,1993年),精裝本,ISBN 7800051617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