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比薩獵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比薩獵犬
Remove ads

伊比薩獵犬(西班牙語:podenco ibicenco加泰隆尼亞語ca eivissenc)是一種身形修長、敏捷的獵犬。該犬種有兩種毛髮類型:短毛型與剛毛型,其中短毛型較常見。

快速預覽 別名, 原產國 ...

外貌

伊比薩獵犬是一種優雅而敏捷的犬種,擁有運動型且吸引人的外觀,並以彈跳力強的步伐著稱。雖然外觀優雅,但骨架結實,是一種強健耐勞的犬種。其寬大直立的耳朵是該品種的標誌,基部寬闊,襯托出細長優美的頭部。頸部修長纖細。牠有獨特的前肢結構,肩膀後傾,上臂相對筆直。毛髮有短毛與剛毛兩種,毛色通常是紅白相間,鼻子、耳朵、眼框與腳掌墊呈淺褐色。眼睛為引人注目的琥珀色,表情警覺而聰慧。雄犬肩高23至27英寸,雌犬則為22至26英寸。雄犬平均體重約50磅(22.6公斤),雌犬約45磅(20.4公斤)。[1]

Thumb
剛毛型伊比薩獵犬

性格

伊比薩獵犬聰明、活躍,且性格討人喜歡。在史丹利·柯倫的著作《狗的智商》中排名第53名,被視為工作/服從智能中等,但許多飼主喜歡分享牠們展現解決問題能力的例子。牠們常被稱為「犬界小丑」,喜歡用滑稽舉止逗樂主人。雖然有時獨立又固執,但若採取正向訓練方式,牠們能夠很好地學習;若採懲罰式訓練則會抗拒。通常性格安靜,但必要時會吠叫警示,因此適合作為看門狗。牠們敏感,並且對兒童與其他犬隻都相當友善。雖然能作為良好的家庭犬,但牠們活躍好動,需要大量的日常運動;並不適合作為犬舍犬。伊比薩獵犬雖然甜美,但相當固執且獨立。

伊比薩獵犬是天生的「脫逃大師」,能從靜止狀態跳起驚人的高度,因此需要極高的圍欄。牠們也能攀爬,許多犬甚至能逃出籠子或打開嬰兒門與鎖。由於其強烈的捕獵慾,在未受保護的環境中不可讓牠們自由活動,否則可能久久不會回來。不過若牠熟悉家附近的環境,通常會自行平安歸來。[2]

健康

伊比薩獵犬與大多數獵犬組品種一樣,極少出現遺傳性疾病。常見的小問題包括癲癇過敏;罕見的則有軸突病變白內障視網膜發育不良耳聾。飼主應在繁殖前檢測犬隻的眼睛,建議進行CERF與BAER檢測。伊比薩獵犬對巴比妥類麻醉劑敏感,平均壽命為12至14年。[3]

歷史

Thumb
雌性伊比薩獵犬

DNA分析顯示該品種是由其他犬種近期培育而成的。[4] [5]

伊比薩獵犬在功能與體型上類似於多種沃倫獵犬,例如法老王獵犬西西里獵犬葡萄牙波登哥犬加納利波登哥犬。其中伊比薩獵犬體型最大,並被國際犬業聯盟歸類為原始型犬種。

用途

該品種起源於伊比薩島,傳統上在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語地區及法國被用來狩獵與其他小型獵物。在法國牠被稱為「le charnigue」。伊比薩獵犬速度極快,能在各種地形上狩獵,並依靠嗅覺、聽覺與視覺協同工作。獵人多以雌犬群體狩獵,偶爾搭配少數雄犬,因雌犬被認為更善於狩獵。

傳統上,一般農夫可能養一隻,富裕農夫則養兩隻以補充食物。但近二十年來,狩獵已成為一種運動,常見5至15隻犬群追逐一隻兔子。

伊比薩獵犬專家米蓋爾·羅塞略(Miquel Rosselló)曾詳細描述其狩獵測試,[6] 並由夏爾·坎貝羅克拍攝動態照片佐證[7],展示典型狩獵行為與地形。

測試共分五部分:

  1. 細心追蹤與嗅聞,不受干擾,0–30分;
  2. 正確指示獵物、耐心等待、強力躍起、服從性,0–10分;
  3. 追逐、吠聲、速度、準確與判斷,0–30分;
  4. 逼近掩蔽中的獵物、傾聽、等待、服從、正確進攻,0–10分;
  5. 成功捕捉或正確指出獵物位置、銜回、服從,0–20分。

個體犬隻應展現高度的紀律、服從與合作性,並具備敏捷身手、快速與強大的原地垂直跳躍力。嗅覺靈敏,在接近獵物時適時吠叫,其餘時候保持安靜,以利定位獵物。

在美國,伊比薩獵犬常參加誘兔競賽,也會參與LGRA直線賽與NOTRA橢圓場地賽。在部分地區,牠們亦被用於狩獵活兔(主要是長耳兔)。

此犬種已獲國際犬業聯盟、大陸犬業俱樂部、美國犬業俱樂部聯合犬業俱樂部、英國犬業俱樂部、加拿大犬業俱樂部、國家犬業俱樂部、紐西蘭犬業俱樂部澳洲國家犬業委員會、美國寵物註冊機構及美國犬類登錄處承認。1979年,美國犬業俱樂部完全承認伊比薩獵犬。

Remove ads

在民俗文化中

根據記者諾曼·劉易斯的記載,當飼主不再想養這種犬(例如食量過大),將牠殺死被認為是大不吉利的事。當地習俗是把狗放生在島的另一邊,讓其他人「收養」牠。[8]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