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佛法僧目
鸟类的一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佛法僧目(學名:Coraciiformes)是鳥綱中的一個目。這一目的鳥分布廣泛,形態結構多樣,各科特化程度高。
Remove ads
分布
佛法僧目的鳥在除兩極和部分海洋島嶼外地區都有分布。很多科分布局限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其它科則分布比較廣泛。其中鵑鴗科僅在馬達加斯加島有分布。
形態特徵
習性
這一目的鳥生存環境多樣,鳴聲簡單。多數種類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有些種類食魚,還有些種類食果實。繁殖於洞穴中,多是雙親育雛,雛鳥晚成型。
名稱由來
此名稱來自日本。夜間森林中「but po so」(音似日語「佛法僧」)的鳥鳴聲,被認為是其中的一種三寶鳥所發,故名。1935年發現此鳥鳴聲實為普通角鴞所發。
分類
以前傳統的形態學分類將鵑鴗科(Leptosomatidae)、戴勝科(Upupidae)、林戴勝科(Phoeniculidae)與犀鳥科(Bucerotidae)歸類於此,但遺傳分子學研究顯示,這四科與佛法僧科鳥類的親緣關係甚至比鴷形目更疏遠,於是鵑鴗科獨立列入鵑鴗目,後三者則列入犀鳥目。
參考文獻
-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七卷 科學出版社 2003年 ISBN 7-03-011418-3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