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佛經目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佛經目錄又稱佛教目錄佛教經錄,指佛教典籍目錄。古代命名為「眾經錄、內典錄、釋教錄、法寶錄」,用來記載佛典的名稱、卷帙、譯撰者、撰述或翻譯年代、異譯別行本、別生經(摘撮抄經別出)、存佚等事項。由於佛教逐漸從印度中亞傳至東亞,產生大量的佛教譯經和撰述典籍,為此有必要建立「佛經目錄」,以達到綱紀經典,剖析源流,辨別異同,考訂真偽的目的[1][2]

東晉沙門道安編撰《綜理眾經目錄》,由於明確佛經目錄的體例規範,因此成為後世中國佛教經錄的奠基者。現存最古的完整佛經目錄《出三藏記集》,是以《道安錄》為藍本參照群錄增補而成。唐朝時,崇福寺智昇撰《開元釋教錄》,其「入藏錄」成為歷代編纂漢譯大藏經的參考依據[1][2]

佛教目錄

漢譯大藏經

東晉中葉以前

東晉中葉以前的佛教經錄,由於時代和地域侷限,所收佛典不全面,體例亦不完備,對後代經錄影響有限。這段時期的經錄全都亡佚,列舉如下:

當代佛教目錄學者認為所謂古錄、舊錄、後漢錄、朱士行漢錄均作於晉宋南北朝,不是秦漢、三國時期的經錄。[1]並且古錄、舊錄未必指某部特定經錄,可能只是指僧祐以前的古代經錄、舊經錄。

東晉中葉以後

東晉中葉以後的佛教經錄,首推道安所著的《綜理眾經目錄》,收錄東漢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374)約二百年間的漢譯佛典及經注。古經錄只列經名,自道安時才記錄其品類、年代。本經錄的體例對後世經錄撰作有重要影響,現存最古的佛教完整經錄《出三藏記集》,是以《道安錄》為藍本再參照群錄增補。[3][4]

梁武帝蕭衍於天監十四年(515)在華林園佛殿總集佛教經典,命沙門僧紹撰《眾經目錄》4卷;十七年(518)又命寶唱改定,共1433種,3741卷。這是佛教經典在中國集為大藏經的首次記錄。[5]

南北朝時期,由於佛經譯事活躍,寫經、抄經和造經盛行,各種佛教文本繼踵而至,佛教經錄十分發達,先後出現了十多種。不過,除梁寶唱、北魏李廓、北齊法上三家《眾經目錄》亡佚於中唐以外,其他各家大多在隋初就亡佚了。今存佛經目錄,以梁僧祐出三藏記集》十五卷和佚名的《眾經別錄》二卷為最早。[1]

隋初費長房編修《歷代三寶紀》時,依後漢錄、朱士行錄、道祖錄、始興錄等偽錄,把大量的失譯佛典配至安世高、法炬等前代譯師名下。不過,據《出三藏記集》記載,這些佛典事實上是不載譯者的失譯佛典。[6]後世大唐內典錄、開元釋教錄等雖略加刪訂,大體仍沿用《歷代三寶紀》的紀錄,造成後世經錄對「初期佛經傳譯」的記載失實紛亂。[7]中國早期佛教經典的傳譯記載,仍要以《出三藏記集》較為可信。

開元十八年(730)智昇撰《開元釋教錄》。分為「總括群經錄」(按朝代紀錄)與「別分乘藏錄」(按類型紀錄),並首次將中國撰述正式入藏。最後兩卷的「入藏錄」(有譯有本錄),收錄1076種,共5048卷的佛典,從此定下《大藏經》的內容與排序。後世藏經組織以本經錄作為參照,先大分為經、律、論三藏及三藏外之聖賢撰集,三藏又區別大小乘經律論,大乘經按「般若、寶積、大集、華嚴、涅槃、五大部外」排列,聖賢撰集分為西土和此方。[4]

智昇又把開元目錄的「入藏錄」以千字文編號,預防混雜,編定「開元釋教錄略出」四卷。玄逸更詳細著錄出「入藏錄」的子目,編定《開元釋教錄廣品歷章》三十卷。

宋太平興國七年(982)重啟佛經翻譯的譯場。《大中祥符法寶錄》收錄從太平興國七年至大中祥符四年,這二十九年期間新譯出的佛典。《景祐新修法寶錄》追加由大中祥符四年至景祐四年,這二十七年間的新譯佛典。[8] 《至元法寶勘同總錄》是元版弘法藏的目錄,對勘漢文佛典和藏文佛典並附有梵名。

大正新脩大藏經》的《法寶總目錄》收錄歷代各版漢譯大藏經和一切經寫本的目錄。

更多資訊 名稱, 編纂者 ...
Remove ads

題解

更多資訊 名稱, 編纂者 ...

西藏大藏經

公元8、9世紀,為免譯經重複,寧瑪派譯師嘎哇貝寨英語Kawa Paltsek(སྐ་བ་དཔལ་བརྩེགས,ska ba dpal brtsegs)等人奉吐蕃國王之命,編纂目錄。依設在桑耶寺和王宮附近的三座譯場,編纂出三本目錄[24][25]

  • 旁塘無柱寺(འཕང་ཐང་ཀ་མེད་ཀྱི་གཙུག་ལག་ཁང་།)的〈旁塘目錄〉
  • 東塘丹噶宮(སྟོང་ཐང་ལྡན་དཀར་གྱི་ཕྟོ་བྲང་།)的〈丹噶目錄〉
  • 桑耶欽浦宮(བསམ་ཡས་མཆྱིམས་བུ།)的〈欽浦目錄〉

以前學術界認為僅《丹噶目錄》(ldan dkar ma)存世,而《旁塘目錄》('Phang thang ma)和《欽浦目錄》(mChims phu ma)已佚失。不過,在2008年發現《旁塘目錄》未有佚失,保存在西藏博物館[26][27]

在公元 14 世紀以前,薩迦派僧人札巴堅贊(1147-1216)和八思巴(1235-80)都曾編訂過密續(Tantra)的目錄。[28]

13世紀末、14世紀初,納塘寺噶當派迥丹熱智英語Chomden Rigpe Raldri(或譯:世尊智劍,bCom ldan ral gri, 1227-1305)編輯甘珠爾(བཀའ་འགྱུར)、丹珠爾(བསྟན་འགྱུར)、及密續目錄。該寺僧人於14 世紀初完成《舊納塘甘珠爾》寫本。[28]

1323-1347年,在蔡巴地區(拉薩蔡公堂等地)萬戶長貢噶多傑(Tshal pa Kun dga' rdo rje, 1309-64)的贊助下,蔡巴噶舉派完成《蔡巴甘珠爾》的編訂。1410年的《永樂版甘珠爾》是第一部刻版印刷的甘珠爾,以《蔡巴甘珠爾》為底本。[28]故宮所藏寫本《龍藏經》包含的《善逝寶經廣示日光目錄》,可能即是《蔡巴甘珠爾目錄》的一種。[29]

薩迦派布敦法王(1290-1364)於1322年著《善逝教法史》(bu ston chos 'byung),內容包括佛教的源流與藏傳大藏經的目錄。在1335年時,編成《夏魯丹珠爾》(Zhwa lu bstan 'gyur),按《舊納塘丹珠爾》修訂而成,是目前尚在丹珠爾傳本的藍本。[28]

西藏僧人的著作不在西藏大藏經內,而是集為各自的「文集」,叫松繃(Gsung-'bum)[24]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苯教上師都有文集,總數超過三百家。

Remove ads

宗派目錄

宗派目錄收錄華嚴宗天台宗律宗密宗禪宗等各宗派僧人的著作。

僧人從外國求法請回來的經律論章疏目錄叫「請來目錄」,例如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自述從印度攜回經論,凡五百二十夾,總六百五十七種。含括大乘佛教上座部大眾部正量部化地部飲光部法藏部說一切有部等各派經律論。

日本僧人為求佛法而渡海入唐者頗多。廣為人知者,如入唐八家「叡山最澄、東寺空海、小栗栖常曉日語常暁、靈巖寺圓行日語円行、叡山圓仁、安祥寺惠運、叡山圓珍、禪林寺宗叡日語宗叡」。所著作的求法目錄,稱為八家請來錄。以這些請來目錄為基礎兼收日本僧人著作,形成後來在日本編成的各宗派章疏目錄。[1]

朝鮮僧人義天在宋朝參訪天台、華嚴宗門求法。義天回高麗國後,將各宗派章疏、論著編為《新編諸宗教藏總錄》。[1]

另外,晚明開雕的私版大藏經《嘉興藏》,其續編(「續藏」及「又續藏」)收錄不少「藏外佛典」。所收書大部份是中國佛教著述,有義疏、各宗著述、懺儀、語錄、護教等,含括天台、賢首、慈恩、禪、律、淨各宗,大多出自明清二代。《法寶總目錄》所載〈藏版經直畫一目錄〉是《嘉興正、續編》的書目。[30]

更多資訊 名稱, 編纂者 ...
Remove ads

官府私人圖書目錄列表

更多資訊 書名, 編纂者 ...

當代佛教目錄學著作列表

  • 南條文雄《日本真宗南條文雄譯補大明三藏聖教目錄》(1883)
  • 中野達慧等,《卍續藏目錄》(1912, 1989)
  • 赤沼智善,《漢巴四部四阿含互照錄》(1929)
  • 高楠順次郎等《昭和法寶總目錄》(1929, 1973)
  • 高楠順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經總目錄》(1934, 1975)
  • 宇井伯壽等《西藏大藏經總目錄附索引》(1934)
  • 翟林奈(Lionel Giles)《大英博物館藏敦煌漢文寫本注記目錄》(1957)
  • 拉露(Marcelle Lalou)《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藏文寫本注記目錄》(1961)
  • 路易·德·拉·瓦萊-普桑(Louis de La Vallèe-Poussin)《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藏敦煌藏文寫本手卷目錄》(1962)
  • 陳垣《中國佛教典籍概論》(1962)
  • 水野弘元等,《佛典解題事典》(1977)
  • 會性,《大藏會閱》(1978)
  • 呂澂《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1981)
  • 蔡運辰《二十五種藏經目錄考釋》(1983)
  • 小川貫弌等;藍吉富主編,《大藏經的成立與變遷: 大正大藏經解題》(1984)
  • 高楠順次郎等;藍吉富主編,《南傳大藏經解題》(1984)
  • 布達拉宮文保所,《布達拉宮典籍目錄》(1990)
  • 陳士強《佛典精解》(1992)
  • 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委員會《漢譯南傳大藏經目錄》(1998)
  • 敦煌研究院《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2000)
  • 中國佛教協會房山石經: 目錄索引》(2000)
  • 中華佛學研究所《緬甸聖典寫本簡明目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1)[40]
  • 法國遠東學院《Catalogue des Manuscrits chinois de Touen-houang》(法國敦煌漢文寫本目錄)(2001)
  • 大蔵出版編集部《南伝大蔵経総目録:パーリ原典対照》(2004)
  • 陳士強,《大藏經總目提要·經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 徐麗華,《藏文《旁塘目錄》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
  • 何梅《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2014)
  • 陳士強,《大藏經總目提要·律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 方廣錩等《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總目錄》(2018)
  • 陳士強,《大藏經總目提要·論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