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佳里街
臺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佳里街為臺灣日治時期1933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南州北門郡,為北門郡的行政中心,北門郡役所所在地。佳里街在二戰後成為臺南縣佳里鎮,在2010年隨著臺南縣市升格改為台南市佳里區至今。
行政區劃

佳里地區在清治時期隸屬蕭壠堡、佳里興堡、西港仔堡,於日治時期1896年4月隸屬於臺南縣嘉義支廳。1897年5月,改隸於嘉義縣蕭壠辨務署。1898年6月,改隸於臺南縣蔴荳辨務署。1901年11月,改隸於鹽水港廳蕭壠支廳。1904年4月,鹽水港廳實施街庄整併,佳里地區整併為8庄,成為日後大字的雛形。1909年10月,改隸於臺南廳蕭壠支廳。
1920年9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蕭壠堡之蕭壠庄、番仔藔庄、下營庄,佳里興堡之溪州庄、佳里興庄、子良廟庄、新宅庄,西港仔堡之塭仔內庄等8個庄合併為「佳里庄」,街庄名稱的「仔」改為「子」,「蕭壠」改為「佳里」[1];轄域內分為佳里、下營、番子寮、新宅、佳里興、子良廟、溪州、塭子內等8個大字[2]。
1933年12月20日,佳里庄改制為「佳里街」[3]。
Remove ads
人口
交通
設施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