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侯氏鳥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侯氏鳥屬學名Houornis)是中國遼寧省九佛堂組發現的一種反鳥類。目前只有一個物種:有尾侯氏鳥Houornis caudatus),曾被分類為華夏鳥的一個種,甚至被當成疑名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二名法 ...
Remove ads

描述

有尾侯氏鳥是種小型反鳥,具備有齒的長嘴及適合樹棲的腳。該物種是從被壓印為陰模和陽模的單件標本獲知的,現收藏於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編號為IVPP V10917/2[1]。此標本由周忠和於1993年在中國遼寧省波羅赤鎮附近發現。原始骨骼雖未直接保存在上面,卻可通過周圍岩石上的印痕看出。起初認為它有一條骨質長尾,長度介於現代鳥類及長尾鳥類(如始祖鳥)之間,侯連海故於1997年將其命名為有尾華夏鳥(Cathayornis caudatus),意為「有尾的契丹鳥類」。該觀點後被證偽,因為侯氏鳥實際上並沒有特別長的尾綜骨[1]

儘管有人認為,由於化石保存較差且不完整,因此該物種存疑,但王敏和劉迪2015年的一項研究足夠完整,可將其與包括華夏鳥在內的類似物種進行比較,兩人遂將其獨立建屬為侯氏鳥(Houornis),屬名致敬侯連海。王敏和劉迪發現,通過幾個解剖細節可將侯氏鳥與類似物種區分開,其中也包括賦予其種名的大號尾綜骨[2]。標本IVPP V10533是一副骨骼的後段,於1997年被侯連海歸入該物種,其身份在2015年得到確認。另外兩件非常破碎的標本IVPP V9936與V10896過去亦被歸入燕都華夏鳥(C. yandica),但因未保存任何相同的骨骼關鍵部位,故無法直接與正模標本比較[1]

Remove ads

分類

有尾華夏鳥因被提出具有缺少尾綜骨的骨質長尾而得名,並由於體型小而進一步區別於其它物種(肱骨不超過30公釐(1.2英寸)長)[1]。鄒晶梅和戴克於2010年重新檢查標本,並指出其實際上只比燕都華夏鳥正模標本稍小。石板上一條具備尾綜骨的尋常反鳥類尾部清晰可見,部分髖骨被誤作未融合的尾椎。因此兩人認為有尾華夏鳥是個疑名[3]。然而,在2015年對所謂「華夏鳥科」的重新評估中,王敏與劉迪確認有尾華夏鳥可與華夏鳥屬區分開來,但系統發育分析仍無法確認該物種與其它反鳥類的親緣關係,故將其列為地位未定[1]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