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
Remove ads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是2006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遇害中國軍民的叢葬地[註 1]。內含江東門、上新河等叢葬地共計19所[1][2]

快速預覽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諸叢葬地情況概覽

1985年,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建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亦對已經調查或發掘確認的遇難處及叢葬地立碑,即江東門、中山陵西窪子村(東郊)、挹江門、清涼山、煤炭港、北極閣,中山碼頭、上新河、魚雷營、漢中門、普德寺[註 2]、五台山、正覺寺、花神廟、南京大學、燕子磯、草鞋峽計17處[3]:748

但彼時實際立碑僅有15所,魚雷營、花神廟兩處叢葬地此後方才立碑[4][5]。另有仙鶴門、太平門2處叢葬地[4]

保護歷史

1992年3月17日,上述17所叢葬地集體被南京市人民政府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遇難處及叢葬地」的名義列為第二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6]:644,675。1999年7月,此17處叢葬地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增補列入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7][3]:757-758。2006年5月25日,此17處叢葬地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的名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5]

子項

更多資訊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子項及其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一覽[1][2], 子項名稱 ...
快速預覽
Remove ads

有關仙鶴門與太平門叢葬地

2006年國保公布時,僅有江東門等17所叢葬地[8][5]。依據國家文物局的信息,此後子項中又計入仙鶴門叢葬地,即18處[18];依據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介紹及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在2019年與高德地圖合作的叢葬地地圖註記的有關信息,子項中又計入仙鶴門、太平門2處叢葬地,即19處(算上紀念館本體20處)[4][19];依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布信息,諸叢葬地又不含仙鶴門與太平門2處[20]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