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傅豎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傅豎眼沉著堅毅,雄壯勇猛,從小有父親傅靈越的風範。虛齡七歲時,傅豎眼同鄉的盜賊殺死牲口,逼著傅豎眼一起吃,傅豎眼在屋中得到了肉食後在戶外哭泣,盜賊們十分吃驚慚愧,停下進食就逃散了。傅豎眼的同鄉聽說此事後,沒有不尊重佩服的[2]。傅豎眼歸附北魏後,鎮南將軍王肅見到了他,感到他很不一般,而且王肅對傅靈越的節操很欽佩,於是對傅豎眼傾心結交,對他很是禮敬,上表請求任命傅豎眼為自己的參軍。於是傅豎眼以鎮南府中兵參軍為起家官,兼領校尉[2]。傅豎眼跟隨王肅征討,屢有戰功,逐漸升任給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將,經常擔任統軍,東征西討。魏宣武帝時期,傅豎眼出任建武將軍。景明四年(503年),傅豎眼跟隨任城王元澄南征揚州,元澄派傅豎眼、王神念等人進軍駐紮在大峴、東關、九山、淮陵[3],分別調遣江陵,日夜趕路據有,總領大軍,前後相接。王神念攻克關要、潁川兩城,殺死南梁軍主費尼,但是南梁寧朔將軍韋惠、龍驤將軍李伯由仍然固守大峴。元澄派遣統軍黨法宗和傅豎眼等人進軍攻克大峴,於是包圍了白塔、牽城,幾天之間,韋惠等人都逃跑潰散[4]。黨法宗和傅豎眼又率領部下兩萬人進攻到阜陵城,當時南梁阜陵城守將馮道根還沒將防禦工事修築牢固,城中士兵不多,眾人見到魏軍都變了臉色。馮道根命令大開城門,自己從容穿上戎服登城,挑選精兵兩百人出擊,擊敗魏軍。魏軍見馮道根氣閒神定,己方又作戰不利,於是撤退[5][6]。之後傅豎眼就在合肥鎮守,南梁百姓前來歸附的有數千家[7][8]。
正始二年(505年)十一月,武興郡氐人楊集義反叛,推舉哥哥的兒子楊紹先為君主,進攻圍困關城。朝廷以傅豎眼作為前鋒部隊,擔任統軍[2],梁州刺史邢巒派傅豎眼前往討伐。楊集義的部下迎戰,傅豎眼屢次擊敗他們,又乘勝追擊。正始三年正月壬申(506年2月14日),傅豎眼攻克了武興郡,活捉楊紹先送到洛陽,滅掉了武興國[9][10][11]。傅豎眼回到洛陽後,因為任城王元澄前往東南討伐南梁,魏宣武帝詔令傅豎眼擔任大使,前往軍中慰勞[2],不久魏宣武帝詔令傅豎眼出任假節、代理南兗州刺史。傅豎眼善於綏靖安撫,南方的百姓大多前來歸附[12][8]。
傅豎眼又轉任昭武將軍、益州刺史。因為當地剛設置不久,所轄區域鄰接巴僚,朝廷特地撥付傅豎眼三百名羽林虎賁,又進軍號為冠軍將軍。延昌二年(513年),傅豎眼進攻南安郡,南梁將軍張齊率領部下抵抗,傅豎眼撤退[13]。延昌三年十一月辛亥(514年12月8日),魏宣武帝詔令司徒高肇出任大將軍、平蜀大都督,率領步兵和騎兵十萬人征伐蜀地,又以傅豎眼為征虜將軍、持節,率領步兵三萬人先征討北巴,平南將軍羊祉向著涪城出兵,安西將軍奚康生向著綿竹出兵,撫軍將軍甄琛向著劍閣出兵[14][15][16]。梁武帝得知北魏軍隊西進征伐,就派遣寧州刺史任太洪從陰平偷偷進入益州北部,想要煽動氐蜀,以斷絕魏軍的運糧線路。乘著魏宣武帝去世,北魏軍隊班師的機會,南梁就煽動誘使土著百姓,反撲攻破東洛、除口二處戍所,然後詐稱南梁的大軍還要相繼前來,氐蜀相信了,一致紛紛歸附南梁。任太洪率氐蜀數千人圍逼關城,傅豎眼派寧朔將軍成興孫討伐。軍隊停駐在白護,任太洪派遣輔國將軍任北等人率領一千人,憑據險要地勢抵,在虎徑南山連續設置三營。成興孫分派幾位統軍隨時出擊,三營均被攻破。任太洪又派遣軍主邊昭等人率氐蜀三千人,進攻逼近成興孫的營寨,成興孫奮力作戰,被流箭射死。傅豎眼又派統軍姜喜、季元度從東溪潛伏而入,然後折回出現在西崗,阻擊梁軍後路,內外夾攻,大破梁軍,斬殺邊昭和任太洪的前部將領王隆護。於是任太洪和關城五柵的梁軍頓時逃散[17][8][18]。
傅豎眼性情恬淡樸素,不經營田產,吃穿以外的俸祿粟帛都贈賜給少數民族首領和撫恤部下士卒。傅豎眼對待蜀人以恩情信義為本,保境安民,不以小利侵犯掠奪百姓,發現有搶掠蜀中百姓帶入北魏境內的,他都解救移送回本土。傅豎眼又嚴格約束部下,各郡縣的長官肅然服從。遠近各種少數民族相繼投奔拜訪傅豎眼,敬仰他的德政與教化[19][20],都想做北魏的百姓,所以蜀地百姓請求參軍的旬月相繼。魏宣武帝非常讚賞傅豎眼[8]。魏孝明帝初年,傅豎眼屢次請求解除益州刺史之職,朝廷就以元法僧接替他。益州百姓戀戀不捨,追隨哭送數百里。傅豎眼到洛陽後,出任征虜將軍、太中大夫。梁武帝派遣將領趙祖悅進軍駐紮在硤石,準備向壽春進逼。鎮南將軍崔亮前往討伐,委任傅豎眼為持節、鎮南軍司[21][22]。
元法僧到益州上任後大失民心。熙平元年(516年)五月,梁武帝派遣信武將軍張齊乘蜀地民怨沸騰[23][24],入侵晉壽[20],並相繼攻下葭萌、小劍等諸處據點,進逼圍困益州城。北魏朝廷對西南局勢深感憂慮,於是飛馬到淮南徵召傅豎眼。傅豎眼返回後,出任右將軍、益州刺史,不久又加散騎常侍、平西將軍、署理安西將軍、西征都督,率步兵騎兵共三千以討伐張齊。朝廷又發給傅豎眼銅印一千多方,須暫時授任官職者,六品以下傅豎眼即可委任。傅豎眼出了梁州,南齊的冠軍將軍勾道侍、梁州刺史任太洪等十幾個將領各自在防區內堵截和阻擊傅豎眼的軍隊。傅豎眼在三日之內,轉戰二百多里,鎧甲不離身,連續打了九次勝仗。土民統軍席廣度等也在各處攔擊賊軍,斬殺任太洪及南齊征虜將軍楊伏錫等人[25][26]。張齊引兵西退,逃往葭萌。蜀中百姓聽説傅豎眼重新當了益州刺史,人人喜悅,每天有上百人在路旁迎接他。傅豎眼到任後,白水以東的百姓都安居樂業[27][28][29]。
在此以前,南梁信義將軍、都統白水諸軍事楊興起,征虜將軍李光宗襲擊並占據北魏的白水舊城。熙平元年(516年)七月,傅豎眼派虎威將軍強虬與陰平王楊太赤率一千多名士兵,夜渡白水,清晨與梁軍交戰,大敗梁軍,將楊興起斬首,攻克光復了白水舊城。傅豎眼又派遣統軍傅曇表等人在陰平大破南梁寧朔將軍王光昭的軍隊。張齊困守白水,屯兵葭萌。傅豎眼分遺各位將軍水陸並進,前往討伐。張齊派寧朔將軍費忻率領步兵騎兵共二千人前來迎戰,軍主陳洪起奮力作戰擊敗費忻,乘勝追擊攻至夾谷三柵附近。統軍胡小虎四面進攻,梁軍三處營寨都潰敗。張齊親率驍勇士兵兩萬多人與北魏各路軍隊交戰,傅豎眼下令各部統帥同時奮擊。軍主許暢斬南梁雄信將軍牟興祖,另一軍主孔領周射中張齊的腳,於是大破梁軍,斬獲很多。張齊就在虎頭山下圍柵紮寨,任令崇則屯據在西郡。傅豎眼再下令進討,任令崇拋棄部下連夜逃遁。於是魏軍進軍征討張齊,攻破兩處營寨,斬首一萬多,張齊身受重傷,逃竄而回[30][31]。小劍、大劍的梁軍也棄城西逃,益州全境被平定[32]。靈太后下詔書慰勞嘉獎傅豎眼,賜給傅豎眼驊騮馬一匹,寶劍一把[33][28]。
傅豎眼上表申請解除益州刺史職務,朝廷不同意,傅豎眼又轉任安西將軍、岐州刺史,散騎常侍等職如故,又轉任撫軍將軍、梁州刺史[2]。梁州百姓得知傅豎眼擔任本州刺史後,互相慶祝。然而傅豎眼到任後,遇到疾病無法全力處理政務,他的兒子傅敬紹險惡暴虐不講仁義,貪財好色,成為百姓的大害,遠近怨恨[34]。不久傅豎眼出任鎮西將軍、都督梁巴西益四州諸軍事、西道大行台、兼吏部尚書,封武強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仍為梁州刺史[2]。孝昌元年(525年)三月,梁武帝派遣北梁州長史錫休儒、司馬魚和、上庸郡太守姜平洛等十支部隊,統兵三萬,入侵直城。傅豎眼派兒子傅敬紹統領部下開赴前線,倍道兼行,到達直城時,梁軍已占據了直口。傅敬紹見梁軍切斷了歸路,督促兼統軍高徹、吳和等將領與梁軍決戰,大敗梁軍,俘虜斬首三千多人,錫休儒等人逃回魏興郡[35][36][37][38][39]。
傅敬紹讀書很多,也略微有些膽力,但是奢侈淫逸,灑脫不受約束,殘害百姓。傅敬紹見到天下不安定,心懷異志,圖謀不軌,想杜絕四方聯絡,擅自控制南鄭,命令小妾的哥哥唐崑崙煽動攪亂外面的局面,聚眾圍城,傅敬紹本人作為內應。反叛的包圍合攏後,事情卻洩露了,城中的士兵將傅敬紹抓獲,告知傅豎眼後就將傅敬紹處死。傅豎眼為此感到恥辱和憤怒,從而病倒[34],不久於孝昌二年四月廿四日(526年5月20日)去世,虛歲六十七。永安年間,贈予傅豎眼征東將軍、齊州刺史[2]。魏孝武帝初年,再次贈予傅豎眼散騎常侍、司空公、都督相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國子如故,諡號武貞[40][36][2]。永熙三年二月七日(534年3月7日),傅豎眼葬於焊山之左[2]。
Remove ads
墓地與墓誌
1982年4月,在淄博市文物普查中發現北魏傅豎眼墓誌一盒。據調查,墓誌出土於淄川區二里鄉石門村東首的一墓葬內,墓葬原有高約八米的封土,1982年時已夷為平地。1970年此墓曾被社員挖開過,墓誌即出土於該墓。從志文知此墓即北魏清河郡傅豎眼之墓。墓葬的形制及墓誌在墓內所放位置已不詳。同年將墓誌運至館內,墓誌現藏山東省淄博市博物館。墓誌青石質,三面磨光,長105厘米、寬73厘米、厚19厘米。志蓋盈頂,三面磨光,底面內凹,兩端安鐵環,環孔直徑15厘米;長105厘米、寬73厘米、厚22厘米。正面中央左側刻字。志石面上陰刻細線方格,格內刻志文。志文正面37行,左側面7行,共44行;滿行,共1355字。志文為魏碑體,字跡清晰俊逸,鐫刻精細,書寫工整,為北朝書法佳品[1]。
家庭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