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傳媒春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傳媒春秋
Remove ads

《傳媒春秋》(英語:Media Watch),是由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的半小時時事資訊節目,於1990年至2008年期間製作及播出,乃香港惟一一個探討香港傳媒現象及發展的時事節目[2]

快速預覽 《傳媒春秋》 Media Watch, 類型 ...
Remove ads

節目內容

中文版

節目主要由香港著名自由傳媒工作者作家毛孟靜主持。節目主要討論香港傳媒發展、行業之間的競爭、科技帶來的轉變、新聞界操守的爭論,以及言論自由的消長,播出18年來均主要討論本港傳媒發展,並會不時以此跟各地傳媒作比較。[2]

節目每集亦會邀請嘉賓討論一周時事,甚或專訪資深傳媒人。2006年8月10日起,節目加設《傳媒人》環節[3],訪問城中傳媒人,探討其於本港從事傳媒行業的心路歷程,並以此引出本港傳媒的發展。節目曾專訪壹傳媒創辦人兼主席黎智英[4]動畫哆啦A夢》中為角色哆啦A夢配音的著名無綫電視配音員林保全[5],以及本地記者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4]等。節目除設《傳媒人》環節專訪傳媒人外,亦曾訪問一些藝人徐靜蕾[6]

節目又有設有一周新聞探討,當中不少亦有訪談部分。2007年7月28日的節目當中,有講述有關〈亞視廣播道搬遷 員工齊懷緬〉的新聞探討,並訪問了前亞視新聞新聞主播伍國任[7]

除了節目中討論時事以外,《傳媒春秋》亦有負責舉辦年度「十大傳媒新聞選舉」等傳媒文化活動,向公眾推廣傳媒文化及關心時事的重要。[8][9]

Remove ads

英文版

節目主要論述一周新聞時事,以及對本地傳媒發展及道德操守進行討論。節目內容緊貼中文版播出。

部分曾訪問名人

節目欣賞指數調查

根據香港電台刊物《傳媒透視》資料所載,於1997年11月進行的第9次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顯示,《傳媒春秋》欣賞指數為67.0點,比較同年港台節目欣賞指數第13。[14]

1998年,《傳媒春秋》並未有位列節目欣賞指數排行榜頭20名。[15]

1999年,港台未有製作新一輯《傳媒春秋》,故並無對應數據。

2000年起至2008年,《傳媒春秋》並未有位列節目欣賞指數排行榜頭20名。[16][17][18][19][20][21][22][23][24]

獎項

  • 1998年:
    • 1998年紐約電影電視節:優異獎(電視新聞節目)[25]
  • 1999年:
    • 憑〈六四—十年回望〉單元奪得1999年芝加哥國際電影電視節:金獎(公共事務/新聞錄像)[26]
  • 2000年:
    • 憑〈電影中的功夫〉單元奪得2000年芝加哥國際電影電視節:金獎[27]
    • 憑〈電影中的功夫〉單元奪得2000年紐約電影電視節:優異獎(電影新聞節目及插播 (最佳新聞雜誌式節目))[27]
  • 2001年:
    • 憑〈科技反差-印度矽谷〉單元奪得2001年芝加哥國際電視節:優異獎(公共事務/錄像新聞稿)[28]
    • 憑〈網報風雲系列〉單元奪得2001年Hyperion資訊科技新聞獎:電視大獎[29]
    • 憑〈馬來西亞:主流逆流〉單元奪得2001年紐約電影節優異獎(電視新聞節目及插播(最佳新聞記錄片/特備節目))[30]
    • 憑〈資訊科技@公平/貧富〉單元奪得2001 Hyperion 資訊科技新聞獎:優異獎[31]
  • 2002年:
    • 憑〈追蹤洋垃圾〉單元奪得環保2002 - 第五屆國際環保影帶比賽:金帶獎[32]
    • 憑〈追蹤洋垃圾〉單元奪得2002年芝加哥國際電視節:金獎[32]
    • 憑〈電視再革命數位化〉單元奪得2002 Hyperion 資訊科技新聞獎:中/英文電子廣播傳媒(優異獎)[33]
    • 憑〈印度矽谷之科技反差〉單元奪得2002 Hyperion 資訊科技新聞獎:中/英文電子廣播傳媒(優異獎)[33]
    • 憑〈愛國、中立兩難存〉單元奪得第七屆人權新聞獎:中文電視組(優異獎)[33]
    • 憑〈愛國、中立兩難存〉單元奪得Intercom 國際電影電視大賽銀獎[33]
  • 2003年:
    • 憑〈陰影下的傳媒〉單元奪得2003紐約電影電視節:銅獎[34]
    • 憑〈追蹤洋垃圾〉單元奪得葡萄牙國際電視節:金帶獎[35]
    • 憑〈追蹤洋垃圾〉單元奪得美國深入調查報導大賽:特別成就獎[35]
    • 憑〈追蹤洋垃圾〉單元入選成為第12屆日本地球環境映像祭入賞作品[35]
    • 憑〈追蹤洋垃圾〉單元提名2003年度全亞洲電視技術及創意獎最佳導演提名[35]
Remove ads

播放資訊沿革

中文版

節目由1990年開播以來直至2000年,均於逢星期四晚上8時30分於本港台播出。2001年10月5日起,改為逢星期五播映[36]。2002年11月23日起,改為逢星期六播映[37]。2006年8月2日起,改逢星期四播映。2007年起,再改星期六播映,並於翡翠台播出[38]。2009年前,節目可於港台網站重溫,現時已停止提供節目重溫。[38]

英文版

節目由1993年開播以來直至2005年,均於逢星期五於國際台播映。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