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光藝製片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光藝製片公司(英語:Kong Ngee Co.,簡稱:光藝),由新加坡光藝院線何啟榮家族投資於1955年8月成立。「光藝」以出品粵語片為主,成立時正值粵語片的蓬勃期,登陸香港後以「垂直整合」方式為主的流水線大廠式製片體制、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方式以及全球化的跨國界發展進行電影生產和經營,由1955至1969年間攝製了近120部粵語片,擅長描寫現代男女愛情的文藝片,呈現了一種屬於現代都市的中產調子,「光藝」與「中聯」、「華僑」、「新聯」並稱「粵語片四大公司」。

成立背景

光藝院線

光藝何氏家族祖籍廣東大埔縣崧里鄉,第一代何曾奎年輕時南渡新加坡經營當鋪鑽石業,同時亦兼營藥材行。在1920年代中其長子何啟榮與朋友投資從上海購買電影到當地光華戲院(位於萊佛士酒店現址擴建部分)放映。1937年何啟榮聯同弟弟何啟湘、朋友張夢生及其女婿張夢賢合資成立「新加坡光藝有限公司」,發行上海進口的電影在光華戲院上映。

後,何啟榮聯同張清火黃壽齡成立「何黃張有限公司」,並取得富商何東璇出讓的天演大舞台,改名大華戲院,再從上海購買影片放映並兼任發行,在新加坡放映後,再輸入馬來半島各地巡迴放映。

1950年代電影是最受歡迎的娛樂,市道十分旺場,當時三大華語片院線是邵逸夫家族的「邵氏」、陸運濤家族的「國際」及何啟榮家族的「光藝」。光藝全盛時戲院遍佈東南亞各地,除新加坡大華戲院、金華戲院、曼舞羅戲院、金都戲院及首都戲院外,直轄的還有吉隆坡新山的金華戲院、怡保檳城安順的大華戲院等,而聯線的戲院更不計其數,主要放映粵語電影。

光藝莊

1950年代初,何氏家族委託何漢廉香港干諾道設立「光藝莊」,負責向多間公司購買香港出品國粵語的影片,兼打理「何長春藥材店」的業務,何氏昆仲每年到香港視察業務。

華達製片廠

1953年,在香港經營片場的胡晉康有間片場失火,便到新加坡找何啟榮商討建立新片場,何啟榮看好片場生意有可為,雙方一拍即合。何氏家族斥資百萬港元,在九龍青山道六咪半建立「華達製片廠」,佔地80,000平方呎,分成大、小片廠各兩個,由胡晉康出任總經理,何漢廉任副經理,另聘許立齋任廠長,張仲竹當副廠長。「華達」配備最新攝影設施,有固定的攝影師、佈景師、燈光師及錄音師等,將片場租給各製片公司,以穩定「光藝」的片源。

光藝成立

1952年「中聯」成立,出品影片叫好叫座,但星馬版權為「國際」所奪,而「中聯小組」的出品則交付「邵氏」發行,三大院線中「光藝」明顯處於下風。當時在「中聯」當導演秦劍看準形勢,在1955年初通過「光藝」駐港代表何漢廉,赴新加坡與何啟榮昆仲商討合作設立製作公司,利用自家的「華達製片廠」攝製電影。雙方一拍即合,同意成立「光藝製片公司」。秦劍隨即返港開拍《胭脂虎》,由紅線女盧敦李清伙拍新人謝賢演出,是「光藝」的創業作品。

1955年8月「光藝」正式成立,由秦劍出任總經理,陳文任副經理,潘炳權任導演、製作管理及製片,林擒擔任宣傳主任。

Remove ads

捧紅新人

光藝在秦劍領導下樹立年輕化製作路線,由於有強大院線支持的背景,大膽起用新人,成立時從潘炳權迪華羅致謝賢嘉玲兩名新人,再陸續簽入南紅姜中平麗明江雪周驄王偉陳齊頌胡笳等。

聯營公司

藝術成就

電影片目

更多資訊 序號, 首映日期 ...
Remove ads

註腳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