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氏盾龍屬
甲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克氏盾龍(屬名:Crichtonpelta)或譯克氏甲龍,是植食性甲龍科恐龍已滅絕的一個屬,生存於晚白堊世(森諾曼階)的中國。[1]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2007年,呂君昌、季強、高譽博和李志新命名並描述了克氏龍的第二個物種:本溪克氏龍(Crichtonsaurus benxiensis),種名紀念本溪地質博物館。[2]
正模標本BXGMV0012是在北票市附近孫家灣組中發現的一個顱骨,地質年齡可能追溯到森諾曼階早期(約9900~9500萬年前)。標本BXGMV0012-1是一具缺少顱骨的骨骼,發現於同一採石場,亦歸入該物種。[2]此外,2014年四合屯化石博物館展示的一具帶有頭骨的骨骼後來亦歸入克氏盾龍。[3]2017年描述來自相同採石場的第四件標本――G20090034,由一個缺少鼻部前端的顱骨組成。[4]
2014年,維多利亞·阿博爾指出克氏龍是個疑名,因此將第二個種命名為新屬克氏盾龍。[3]屬名紀念侏羅紀公園作者麥可·克萊頓並加上希臘語πέλτη/peltè(小盾牌),但當時仍為無效的論文名,後來於2015年由阿博爾和菲力·柯里正式命名。模式種是本溪克氏龍,新組合是本溪克氏盾龍(Crichtonpelta benxiensis)。[1]儘管克氏龍是疑名,但化石材料實際上可能屬於克氏盾龍。然而,阿博爾注意到BXGMV0012-1和LPM 101之間肩胛骨與肱骨的明顯差異,後者之前被歸入克氏龍:前者肩胛骨有一籤條形肩峰,肱骨上有一更長的三角嵴。[3]
Remove ads
描述
阿博爾確立了該屬的幾個鑑別特徵,其中之一為自衍征(獨特的衍生特徵):顴骨(方顴骨)頂端朝上。此外還有一個獨特的特徵組合,但這些特徵本身並不獨特。上鼻甲形成一個不規則塊體,沒有明顯地分成不同骨片。顴骨比繪龍更深。顱頂淚骨處沒有谷氏繪龍那樣的缺口。鱗狀骨比魔頭繪龍更短。然而,顴骨頂部比戈壁龍或沙漠龍更長且更尖,尖端位於後緣。後顱頂的橫嵴有兩個尖角。[1]
克氏盾龍正模標本比克氏龍稍大一些,而後者本身長約三到四米。目前尚不確定克氏盾龍是否擁有尾槌。[3]
分類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