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公子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公子貞(?—前559年),,名子囊春秋時期楚國令尹楚莊王之子,楚恭王的兄弟,囊瓦的祖父。

快速預覽 公子貞, 字 ...

簡介

鄢陵之戰以前,子囊不同意和晉國直接作戰。

前568年,他成為繼承叔父子重子辛的新一代令尹。當時,晉國在晉悼公的領導下,重新確立霸權,子囊避免與晉國直接衝突。但是他多次出兵,盡最大可能維護楚國的利益。

前568年前566年,攻打陳國,使陳國再次成為楚國的屬國

前565年,攻打左右逢源的鄭國

前563年,與剛剛歸附的鄭國攻打宋國前562年,鄭攻宋,晉率諸侯攻鄭,子囊率軍救鄭。

前561年,討伐宋國。

子囊謀諡

前560年,楚王審病重,向大夫們說自己年幼登基還不學無術,鄢陵之戰又損失了大軍,害了國家丟臉。死時只能給予低等諡號,稱其為楚靈王或楚厲王。大家不願接受,但楚王心意堅決,連說了五次,群臣只好答應[1][2]。楚王審死後,令尹子囊向群臣表示,先王是用『恭敬』的態度來講遺言的,怎麼不諡為楚恭王(楚共王)呢?先王親自治理聲威顯赫的楚國,又安撫蠻夷,征伐南海番邦,讓他們都歸屬於華夏,有這樣的光榮,又知道自己的過錯,難道不算是「恭」嗎?大夫們都聽從了子囊的意見[3][4]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