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六四舞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六四舞台(英語:Stage 64)是一個以紀念六四事件為主題,於2009年在香港成立的劇團。該組織由一群支聯會義工創立,旨在以戲劇形式重現六四事件的歷史記憶,並向香港年輕一代傳遞民主、人權訊息,及反思歷史。自2009年起,六四舞台每年於六四週年前後推出相關主題劇作,並於社區劇場及中學巡演。2021年面臨國安法下,支聯會骨幹成員相繼被捕,六四舞台正式解散。在2024年,六四35周年,六四舞台在英國重組。[1]

六四舞台為非牟利志願團體,成員均無酬參與。資金主要來自籌款、支聯會及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部分資助,用於支付導演、演員及場地費用。[2]

歷史

成立背景

六四舞台由韋少力列明慧及張家弘三人創立,三人分別為平面設計師、物理治療師及社工。三人於2003年七一遊行後長期參與支聯會工作,2008年在籌備完第19屆維園燭光晚會後,開始思考以藝術方式延續紀念行動。他們邀請劇作家滿道、導演李景昌及六四事件親歷記者蔡淑芳等人共同創作劇本《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在2009年,演出《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悼念六四事件二十週年,最終成立「六四舞台」。[2]

香港時期

2010年3月為再演綵排《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期間,一名後台人員接到恐嚇電話,被警告若繼續參與將影響藝術前途。隨後五名後台人員全數退出,兩位演員也決定退演。消息傳出後引起社會譁然,劇場界人士迅速支援,補上人手。隨即﹐五場共1500張門票在一天內全部售罄。[2]

自2011年起,「六四舞台」展開中學巡演計畫,首年即有近30所學校參與。其後多年維持40餘場規模,但至2016年,演出次數及票房均大幅下跌,願意邀請劇團進校的學校數目減至28所。劇團成員指出,部分學校或面臨政治壓力,亦有年輕觀眾對六四議題逐漸疏離。[1][2]

2020年,因新冠疫情,原定的演出被取消。劇團發起了線上募資活動以籌集製作資金,並改為直播形式。在六四前夕,話劇《五月三十五日(庚子版)》全球免費播出,吸引了超過6萬名觀眾在線觀看,並在90小時內獲得超過55萬次觀看。同年6月,香港警方首次禁止支聯會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年度六四燭光晚會。6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香港國家安全法》正式頒布並實施。[3]

受疫情影響,原定2021年1月的演出再次取消。改於6月1日、3日舉辦2場網上直播讀劇。讀劇活動包括《5月35日》(庚子版[註 1])及《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3]

2021年9月,支聯會成員被捕。警方正式起訴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副主席何俊仁和鄒幸彤,以及支聯會「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最高刑罰可處終身監禁或者十年以上監禁。最終,六四舞台自行解散。[3]

香港組織解散後

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授權日本和台灣的劇團,在當地上演《5月35日》的日文版和國語版。[1] 在2022年4月20-24日,日本劇作家石原燃翻譯的《5月35日》(日語版)於東京藝術劇場公演7場,由日本劇團Pカンパニー製作,松本祐子導演,並獲「小田島雄志.翻譯劇本獎」。[3] 在2023年6月2-4日,《5月35日》(國語版)於臺北演出5場,由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主辦,曉劇場製作,更特設1場粵語讀劇。

在2024年,六四35周年,六四舞台在英國重組。劇團製作《5月35日》英文版,在倫敦全球首次演出。[1]

作品

^ 只於學校巡演,其餘劇目皆有公開演出

六四卅年

1989年5月至6月民運最鼎盛之時,香港有逾百萬人走上街頭遊行。市民自發撰寫標語口號,從新華社、中資企業工會到民主派、社區團體及各行各業,不分立場、齊聲支持北京的民主運動,這場盛況也成為香港史上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民主浪潮。[4]

相比三十年前香港社會仍可自由談論「六四」,2019年後言論與創作空間逐漸收緊,紀念活動遭受限制。[3] 2019年,六四三十周年成為最後維園燭光晚會。《國安法》立法後,香港民間團體一個接一個解散。

導演李景昌及陳敏斌等人表示,劇團的堅持不僅為了保存歷史記憶,也反映香港人面對同一政權的現實處境。他們認為,回顧六四不僅是中國的歷史,更是香港的自身故事。三十年的六四晚會也象徵香港三十年的自由。

註腳

  1. 即2020年版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