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
Remove ads

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是由支聯會義工組成的劇團六四舞台於2009年製作的舞台劇,旨在悼念六四事件二十週年。劇作非單純「重述歷史」,而是希望透過舞台藝術引起觀眾的共鳴與思考,成為了解六四的起點。[1]

快速預覽 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 劇作家 ...

首年反應平平,但2010年再演時雖歷經「演員受恐嚇退演」風波,最終重組成功,並在口碑與票房上都獲得廣泛肯定。[1]

劇情

劇中三位主角皆取材自真實人物:女記者 Ella(蔡淑芳《廣場活碑——一個香港女記者眼中的六四血光》)、北京高幹子弟、四川留學生。[1]

香港女記者Ella前往北京採訪天安門廣場的學運,在動盪的時局中,她結識了來自北京的學生丁楠與來自四川的學生徐軍。三人在廣場上共同經歷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在熱血與恐懼交織的時刻中建立了深刻情誼。二十年後,命運讓他們再次重逢,面對早已改變的世界與各自心中的記憶,他們重新審視當年的信念與選擇。[3]

製作[1]

最初,劇團曾考慮以詩歌朗誦會或音樂會等形式悼念六四,但在成員個人創作的啟發下,最終決定以舞台劇形式呈現。

舞台設計採極簡風格,利用燈光、影像投射與留白手法,強調人物內心的轉變。劇中多處細節源自真實資料,例如廣場環境的惡劣與集會者的生活瑣事,使歷史場景更具真實感。

編劇刻意減少沉重的政治敘述,以人性為切入點,呈現廣場上充滿理想與矛盾的瞬間。製作團隊亦避免將軍方「妖魔化」,並在演出中播放當年北京市民向士兵送水的片段,以提醒觀眾事件中各方的人性複雜性。

導演李景昌曾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讓《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於中國內地公演,讓更多人直面歷史真相。若有機會,他希望將劇末改寫為「平反後的慶祝」,象徵和解與記憶的延續。

音樂[1]

《正義的小白花》—— 主題曲,呼應劇名,象徵純潔與堅持的信念。

Edelweiss》(雪絨花)—— 象徵在極權下堅守信念、對抗壓迫的精神。

《當天的勇氣》—— 代表六四精神延續至當代,呼應香港社會運動中的抗爭意志。

《媽媽我沒有做錯》—— 抒發主角對母親與祖國之間的愛與矛盾,強調理想與親情間的撕裂與堅持。

政治審查[4]

演員受恐嚇退演

2010年3月綵排期間,一名後台人員接到恐嚇電話,被警告若繼續參與將影響藝術前途。隨後五名後台人員全數退出,兩位演員也決定退演。消息傳出後引起社會譁然,劇場界人士迅速支援,補上人手。五場共1500張門票在一天內全部售罄。[5]

巴士站廣告

劇團原本計劃在巴士站的燈箱上張貼宣傳海報,但九龍巴士的廣告代理商——JCDecaux Cityscape以內容「敏感」及擔心燈箱遭破壞為由,拒絕刊登廣告。

康文署場地申請

該團於2009年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申請場地贊助,但最終未獲任何回覆。

最後的維園燭光晚會

2021年,面對《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首個六四燭光晚會,烈明慧認為,這正是六四舞台的意義所在——即使身處這樣的環境,仍要紀念「六四事件」。[6] 由於政治壓力與防疫限制,劇團無法獲得實體演出場地,最終改以網上劇本朗讀的形式取代現場舞台演出。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