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馮小青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冯小青墓
Remove ads

馮小青墓,位於孤山北麓,是明代怨女馮小青長眠之處,為後世文人所立,1964年被毀。

Thumb
柳亞子祭馮小青碑文,現代復原

歷代紀念

馮小青因為才情為正室所不容,在其死後同年便有文人作《小青傳》以唱和,這種現象也被研究者稱為「馮小青現象」——在明清至民國300多年間,共有4次大規模的詩文唱和,分別是:清代乾隆年間以廖景文為代表的40多名文人,作品盡數收錄《遺真記題詞》;道光年間陳文述為首的文人集體,作品以《蘭因集》輯錄流世;後來的咸豐、同治年間又有9名文人唱和,作收《梅花夢題詞》;最後民國四年(1915年),柳亞子、李叔同等文人又行古人唱和。[1]

道光年間陳文述將馮小青墓、菊香墓、楊雲友墓合為「三女士墓」,墓旁建有蘭因館以祀三人,他向海內詩人索取應和,共有36名詩人作123首詩詞以附和,大多數來自江浙地區,同時男性詩人和女性詩人在應和之餘有展現出男女視角的差別。[1]日本明治時期漢學家森槐南在其17歲時作《補春天傳奇》一文即以本事為背景,想像了陳文述與馮小青、菊香、楊雲友三人夢中神交,因而為之修墓的故事。當時,清代周亮工在《書影》中描述「惟是過孤山者,必訪小青墓;若過虎丘,必灑酒真娘者」。[2]

民國四年南社眾人過孤山訪馮小青墓,這也是延續300年的「馮小青現象」最後一次詩文唱和。[3]《西湖新志》載:「柳亞子為馮伶春航立碑小青墓側,雲馮善演小青事,又同是姓馮,憑弔之餘,為留片石,志因緣也。」碑文由柳亞子作,當時未出家的李叔同書,立於馮小青墓側。1964年,小青墓地及碑文俱毀。今天碑文已復原。[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