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冷寅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冷寅东
Remove ads

冷寅東(1894年—1982年10月11日),字薰南四川省大邑縣灌口場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快速預覽 冷寅東, 個人資料 ...

生平

民國時期

冷寅東早年考入四川陸軍小學第五期。1911年,投入四川保路運動。繼入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習。1913年,他離開軍校到重慶,繼往南京,在京滬地區參加討袁之役,失敗後回四川。途經萬縣,又參加盧師諦團的反袁戰鬥[1]。1916年,在成都被捕入獄,護國軍進入四川占據成都後,始被釋放,加入護國軍羅佩金部,任十二支隊副隊長兼營長。升任川軍第四師團副,旋因該師遭解散而失職。1918年,參加護法戰爭,到川軍陳洪範旅任參謀。1920年,在陳部二師任營長,繼升團長。1925年4月,升任川軍第8師第1混成旅旅長兼總指揮,後擔任第十二師師長,對楊森部作戰。被擊敗後,收編殘部歸軍務幫辦劉文輝節制。從此,成為劉文輝的部將[2]

1928年秋,冷寅東任川康邊防副總指揮兼川康邊防司令。1929年,兼任川康邊防軍第一師師長。在劉湘、劉文輝大戰中,任第二、四路總指揮參戰。不久二劉議和,又充當劉文輝的和談代表,簽訂停戰協定[3]。1932年,成都少城公園舉行五·九國恥紀念會,遭到軍警鎮壓,印刷工人鄒澤滋鄒趣濤)被捕[4]。車耀先以「基督教改進會」名義聯絡各團體組織「援鄒大會」[5],準備發動大規模遊行示威[6]。三軍軍警聯合處處長向傳義準備逮捕車耀先,冷寅東派人護送他到上海[7]。1933年春,二劉之戰又開戰端,冷寅東擔任第四路總指揮防守三渡水至灌縣一帶。劉文輝部節節敗退之時,決定將張志和、林雲根、冷寅東等異姓將領放在一線,由於前線將領缺兵少糧,致使劉文輝與部將逐漸失和[8]。毗河之役中,劉文輝部大敗,夏首勛、冷寅東率殘部向雅安退去,但遭到劉文輝又以無糧食供應拒絕。同時,劉湘發令要求劉文輝在洪雅對岸部隊遣散作為停戰條件。因此,8月24日,冷寅東發出通電自動離職引退,從此脫離軍界[8];劉文輝退守西康,四川軍閥內戰最終結束[3]

劉湘統一四川後,冷寅東投靠劉湘,於1935年被任命為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任內,以「保境息民」的方針治理轄區。1938年3月13日,中共黨員古永材說服冷寅東主持成立的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四川省宜賓區會[9]。它吸收了黨、政、軍、民、機關、法團、學校、宗教界、文化界和知名人士參加,冷寅東兼任會長,古永材任秘書長。辦公室設在《金岷日報》社樓,之後發表書面宣言,號召大家「為團結同胞,反對侵略」[10]

1943年,冷寅東調任四川省政府委員,之後兼任省府禁菸善後督理處處長。1948年,王陵基任四川省主席後,他被免職。1949年4月15日,在當地紳士徐孝剛鐘體乾等多人的極力推薦下,冷寅東出任成都市市長。任內掩護中共地下黨員熊揚等人,並組織保護成都市政設施[11]。隨著1949年9月,第二野戰軍圍攻四川,冷寅東自感成都遲早失守,主動與中共地下黨溝通。12月25日,在智育電影院中,冷寅東召開了全市各方面人士約600人的大會,在大會上宣布了通電起義[12][13]。12月29日,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參謀長張經武率先遣隊入成都,交換城防。12月30日,成都舉行人民解放軍入城儀式,賀龍李井泉率領主力進入成都,並正式接管城防[14][15]

Remove ads

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出席川西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冷寅東出任川西行署委員。1953年,擔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員兼江津專區副專員[16]、四川省人大代表。1958年,任四川省政協常委。1980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17]。1982年10月11日,病逝於成都,享年88歲[18]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