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切魯利隕擊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切鲁利陨击坑
Remove ads

切魯利隕擊坑(Cerulli)是火星北半球伊斯墨諾斯湖區中位於巨大的李奧撞擊坑南面的一座隕石坑[1],中心坐標為北緯32.5度、西經337.9度,直徑130公里(81英里),其名稱取自義大利天文學家文森佐·塞魯利(1859-1927),1973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接受[2]

快速預覽 行星, 坐標[錨點失效] ...

撞擊坑通常有一圈周圍分布著噴射物的邊緣,相比之下,火山口一般則沒有邊緣或噴射沉積物。大的隕坑(直徑大於10公里)通常會有一座中心峰[3],這種中央峰是因撞擊後坑底反彈所形成[4]。如果測得了一座隕坑的直徑,則可通過各種比率來估計其原始深度。 由於這種關係,研究人員發現許多火星隕石坑都含有大量物質,其中大部分被認為是不同氣候時期所沉積的冰積物[5]。有時,隕坑也會露出被掩埋的地層。切魯利隕擊坑顯示了過去冰川活動的證據。撞擊坑密度用於測定火星和其他太陽系天體的表面年齡。 地表越老,隕石坑就越多[3]。隕石坑的形狀可揭示地下冰的存在。

隕坑周圍的區域可能富含礦物質。在火星上,撞擊產生的熱量融化了地下冰,融化冰中的水則溶解了礦物質,然後將它們沉積在撞擊產生的裂縫或斷層中,這一過程被稱為熱液蝕變,是形成礦床的主要方式。火星隕擊坑周圍地區可能蘊藏著對未來火星定居者有用的豐富礦石資源[6]

Remove ads

圖集

另請查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