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劍橋 (麻薩諸塞州)

美国马萨诸塞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剑桥 (马萨诸塞州)
Remove ads

劍橋(英語:Cambridge,又譯坎布里奇)是緊鄰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西北方密德瑟斯郡的一個城市,大波士頓的組成部分之一,與波士頓市區隔查爾斯河相對。這裡是兩所世界著名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所在地。至2006年,世界上共有780人獲諾貝爾獎;由於這兩所名校位於此小鎮,劍橋號稱培養了780人中的130諾貝爾獎得主。劍橋亦集結了100多家生物科技相關公司,成為美國生技產業的聚集區域。

快速預覽 劍橋 Cambridge, 國家 ...

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美國每十年做一次統計),劍橋市有101,355名居民。

Remove ads

歷史

原住民時期

歐洲人殖民美洲前,麻薩諸塞人英語Massachusett已在劍橋這塊地方居住數千年,他們給此地命名為Anmoughcawgen,在納蒂克語英語Massachusett Language中意為「魚堰」或「海狸壩」。[2]

原住民與殖民者接觸時,亦有多種傳染病傳入,導致毫無抵抗力的土著大量死亡。1630年,來自英國清教徒大批到達此地時,發現已毋需爭奪。

殖民初期(17世紀)

1631年,在麻薩諸塞灣地區定居的清教徒,在此建立「紐敦鎮」(始為Newe Towne,1638年改名為Newtowne[3][4]),因為該地位於波士頓港上游,安全可靠,易於抵禦敵艦襲擊。紐敦鎮的創立由托馬斯·達德利英語Thomas Dudley、其女兒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以及女婿西蒙·布拉德斯特里特英語Simon Bradstreet共同負責,[3][5]原址位於今日市區內的哈佛廣場

第一位來到紐敦鎮的傳教士是托馬斯·胡克英語Thomas Hooker,他於1636年帶領許多原住民向西遷移,建立了哈特福康乃狄克殖民地;離開之前,他們又將土地售予後來來自英國的移民。[5]

1636年,北美洲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新學院(後更名為哈佛學院,即今日哈佛大學前身)創辦於此,其最初目的是培養牧師。該學院的牧師,胡克和雪柏、首任校長、主要捐助人,以及第一批教師中的納撒尼爾·伊頓都是劍橋大學校友。

1638年5月,人們將紐敦鎮改名為「劍橋」(Cambridge),以紀念英國劍橋大學[5][6][7]彼時的「劍橋鎮」,除包括現今的「劍橋市」,還涵蓋了牛頓市(原名劍橋屯,1688年[8]劃出)、萊克星頓(即美國獨立戰爭打響第一槍之地,原名劍橋農場,1712年[5]或1713年[9]劃出)、布禮頓英語Brighton, Boston(原名小劍橋或南劍橋,1807年劃出)[註 1]阿靈頓(原名美諾托米英語Battle of Menotomy或西劍橋,1807年[5][10][註 2]劃出)。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此鎮多是農場和莊園。大多數居民是最初清教殖民者的後裔,居住在公地英語Cambridge Common和哈佛大學附近。然而,也有一小部分聖公會「名流」,他們不參與鄉村生活,而是靠莊園、投資和貿易謀生,居住在「通往沃特敦之路」('the Road to Watertown')(即如今的布拉特爾街)沿線的豪宅中。

獨立時期(18世紀)

Thumb
華盛頓在劍橋廣場指揮大陸軍。大陸軍在獨立戰爭中擊敗英國,獲得獨立。

1775年7月3日,新任命的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將軍從費城抵達劍橋,指揮駐紮在公地的愛國者士兵,劍橋因此被譽為大陸軍的搖籃。[5][a]

1776年1月24日,亨利·諾克斯率領從提康德羅加堡繳獲的炮兵列車抵達波士頓,華盛頓得以迫使英軍撤離波士頓。獨立戰爭結束後,劍橋的大部分保皇黨莊園被沒收。

工業化初期(19世紀)

Thumb
1852年的大波士頓地區,劍橋位於地圖底部附近,以黃色標出,西劍橋(現阿靈頓)以粉紅色標出
Thumb
1873年的哈佛廣場地圖

1790年往後的50年間,隨著西劍橋大橋(今朗費羅大橋英語Longfellow Bridge)的建成,劍橋與波士頓市區得以相連。

劍橋於1846年建市。[5]彼時此市的中心開始轉移至中央廣場。(為與英國的劍橋區分,有些書刊會將美國的這座城市音譯為「坎布里奇」,而非意譯)

19世紀中葉,劍橋是文學革命之心。這裡孕育了許多著名的「爐邊詩人英語Fireside poets」,他們因常在晚爐前誦詩而得名。朗費羅洛額爾英語James Russell Lowell霍姆斯等,作為「爐邊詩人」的傑出代表,廣受讀者歡迎,影響力巨大。

隨後至1900年間,劍橋已和今日景象大差不差,當時建設重點,包括收費公路沿線的有軌電車郊區、集中在劍橋東部的工人區、老劍橋港舒適的中產住宅區和哈佛大學附近和小山丘上流聚居區的發展。鐵路在劍橋北部和西北部的通車帶來了三大變化:麻薩諸塞大道、康科德大道和阿萊夫溪之間大規模磚廠和磚窯的開發。

Remove ads

20世紀

到1920年,劍橋已成為新英格蘭最主要的工業城市之一,擁有近120000名居民。

此時,劍橋最大的企業之一是卡特油墨公司英語Carter's Ink Company,其霓虹燈招牌長期裝飾著查爾斯河,多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油墨製造商。其它大企業還有雅典娜出版社(Athenaeum Press)、甘迺迪餅乾廠(後來納貝斯克的一部分)等等。至於布萊克和諾伊斯蒸汽泵公司英語Blake and Knowles Steam Pump Company National Register District(1886年)、肯德爾鍋爐和水箱公司英語Kendall Boiler and Tank Company(1880年,現位於麻薩諸塞州切姆斯福德)和新英格蘭玻璃公司英語New England Glass Company(1818—1878年)這些重工企業,現在都歸屬肯德爾廣場和東劍橋的工廠。

大蕭條時期二戰之後,新英格蘭地區的工業開始衰落,劍橋失去了大部分的工廠,而從工業中心開始轉變為知識中心。其中,哈佛大學作為劍橋市歷史悠久的土地所有者及頂尖高等學府,長期以來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如今更是在城市生活與文化建設中占主導地位。拉德克利夫學院於1879年成立,這座城市成為當時美國一些最天賦異稟的女學生聖地。更不必提,麻省理工學院於1916年從波士頓遷至劍橋,進一步鞏固了劍橋作為美國知識中心的地位。

50年代後,隨著單身人士和年輕夫婦增多,該市人口開始緩慢下降。1969年,科技公司Bolt, Beranek & Newman生產出第一台網絡路由器,1971年又發明了電子郵件。20世紀80年代,這裡掀起了一波高科技初創企業的浪潮。那些原本銷售先進小型計算機的公司逐漸為微型計算機所替代。[11]VisiCorp英語VisiCorp開發了首款PC電子表格軟體VisiCalc,助力Apple II走向消費市場。VisiCorp後來被總部位於劍橋的Lotus Development英語Lotus Development收購,後者是Lotus 1-2-3的開發商(Lotus 1-2-3後來被Microsoft Excel取而代之)。

這座城市至今仍是眾多科技企業的聚集地。肯德爾廣場曾是網際網路泡沫時期的軟體中心。如今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公司都在這裡設有辦公室。此外,阿卡邁科技的總部也設在這裡。[12]

1976年,哈佛大學計劃開展重組DNA實驗,但最終被暫停了三個月,並成立了公民審查小組。後來,劍橋市允許此類實驗,但於1977年通過了安全法規。[13]此後,生物技術製藥產業在劍橋蓬勃發展,目前,渤健健贊的總部,諾華梯瓦武田艾拉倫鐵木醫藥英語Ironwood莫德納Editas Medicine英語Editas Medicine的實驗室,以及許多小企業都坐落於此。

Remove ads

21世紀

2008和2009年,美國房地產泡沫英語United States Housing Bubble破裂,但由於自身基建和與波士頓的鄰近性,劍橋市的房價依然相對穩定。[14]

劍橋自1985年起就成為庇護城市,並於2006年重申其地位。

教育

Thumb
麻省理工學院主校區鳥瞰
Thumb
鄧斯特宿舍,哈佛大學12個本科生宿舍之一

高等教育

毋庸置疑,劍橋以其作為學術和知識中心的地位而聞名。其學院、大學和研究院包括:

在全球總共962位諾貝爾獎得主中,至少有258位在其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曾隸屬於劍橋的院校。

劍橋學院英語Cambridge College以劍橋為名,但已於2017年搬遷至波士頓。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