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諾貝爾獎
年度奬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priset,挪威語:Nobelprisen,英語: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佛烈·諾貝爾遺囑於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的獎項,最初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1968年增設經濟學獎[1][2]。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其頒獎的六大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3][4][5]。
Remove ads
由來
阿佛烈·諾貝爾(瑞典語:Alfred Nobel,1833年10月22日-1896年12月10日)是一位瑞典化學家、發明家。19世紀末期,歐洲大陸每天有三宗爆炸案,但諾貝爾持續改進炸藥使得炸彈更有破壞力,吸引軍火商的青睞,他的改良矽藻土炸藥取得了眾多的科研成果,也成功設立許多工廠生產,大量的軍火被運送到戰場上,靠軍工製造累積了巨大財富。
諾貝爾終生未婚,亦無子嗣。在其逝世前,親兄弟也早一步去世。由於諾貝爾終生主張和平主義,也因此他對於自己改良的炸藥作為破壞及戰爭的用途始終感到痛心。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從1901年開始,諾貝爾獎作為國際年度大獎持續頒發,主要獎勵在五個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6]、文學、和平。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為慶祝其建立300周年,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增設了「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佛烈·諾貝爾經濟科學獎」(英語: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2],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Nobel Prize in Economics),於翌年首次頒發。
Remove ads
提名與評選過程
- 9月:寄出邀請函。諾貝爾委員會向夠資格提名的人發出邀請提名的信件。
- 2月(次年):提名截止。
- 2月至3月:初步產生小名單。
- 3月至8月:顧問委員會審查小名單。
- 10月:最終確定並逐一公布六大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
- 12月: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瑞典君主(現為卡爾十六世)通常會負責頒獎,諾貝爾獎得主們獲頒獎金支票、金質獎章和證書,並參加宴會。(2020年和2021年的頒獎儀式和宴會因為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擱置)[7]
諾貝爾基金會明文規定,不論是公共場合還是私人場合,提名過程和人選都要嚴格保密50年,包括提名者人選和被提名者人選。一些人聲稱自己曾獲得「諾貝爾獎的提名」而未獲獎,此類言論應予仔細辨別[8]。
獎項
統計數據
截至2016年,共有911個人或者組織(836男、49女及26個組織)獲得了579個諾貝爾獎(含經濟學獎)[14]。截至2012年,得主平均年齡59歲。多次獲獎者共4人,多次獲獎的組織共2名,合計共6位多次獲獎的組織與學者[15]。
性別比例部分,自1901年至2020年,諾貝爾所有獎項累計獲獎女性僅58人,在不含機構的所有934名得獎者當中只占6.2%;女性得獎者比例呈現穩定上升,由2000至2009年的9.2%增至2010至2019年的11.1%[16]。
根據官方數據,2015年獲和平獎的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集團被計算為「4個」組織。
Remove ads
根據獲獎時國籍與出生地,截至2016年10月14日,各國各獎項得主人數的世界前5強:
|
Remove ads
下表展示1901年至2020年世界各高校諾貝爾獎人數分布(只展示前30名)。自1901年起至2020年,諾貝爾獎(包括經濟學獎)共頒給過930名個人和25個機構。[19]
*:自然科學獎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及醫學獎。
**:萊納斯·鮑林獲得過一次諾貝爾化學獎、一次諾貝爾和平獎。
***:瑪麗·居里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一次諾貝爾化學獎。
Remove ads
記錄

學者:
- 法國籍波蘭裔科學家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次及分別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 美國科學家萊納斯·鮑林,第一位以唯一獲得者身份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 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丁
- 英國科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
- 美國科學家卡爾·巴里·沙普利斯
- 2001年化學獎:對手性催化氧化反應的研究
- 2022年化學獎:在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方面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組織:
- 國際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
- 1954年和平獎
- 1981年和平獎
Remove ads
- 居里一家
- 瑪麗·居里,1903年物理學獎、1911年化學獎。
- 丈夫皮耶·居禮,1903年物理學獎。
- 大女兒伊雷娜·約里奧-居禮,1935年化學獎。
- 丈夫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1935年化學獎。
- 小女兒艾芙·居禮著有《居禮夫人傳》,她本人不是科學家也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她的丈夫亨利·拉波易斯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領取了1965年和平獎。
- 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兄弟是荷蘭的簡·丁伯根(經濟計量學模式之父,於1969年獲得瑞典銀行經濟學獎)和他的弟弟尼可拉斯·丁伯根(發現動物個體及群體的行為模式,於1973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 父母/子女都獲獎
- 居禮母女:1903年物理學獎與1911年化學獎是瑪麗·居里,1935年化學獎為大女兒伊雷娜·約里奧-居禮。
- 湯姆森父子:1906年物理學獎和1937年物理學獎分別是約瑟夫·湯姆森與英國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喬治·湯姆森。
- 布拉格父子:1915年物理學獎是威廉·亨利·布拉格與威廉·勞倫斯·布拉格。
- 波爾父子:1922年物理學獎和1975年物理學獎分別是尼爾斯·玻爾與奧格·玻爾。
- 西格巴恩父子:1924年物理學獎和1981年物理學獎分別是曼內·西格巴恩與凱·西格巴恩。
- 馮·奧伊勒父子:1929年化學獎和1970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別是漢斯·馮·奧伊勒-切爾平與烏爾夫·馮·奧伊勒。
- 科恩伯格父子:1959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和2006年化學獎分別是阿瑟·科恩伯格與羅傑·科恩伯格。
- 伯格斯特龍和佩博父子:1982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和2022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別是蘇恩·伯格斯特龍與斯萬特·佩博。
- 夫妻都獲獎
- 瑪麗·居里與皮耶·居禮,1903年物理學獎。
- 伊倫·約里奧-居里與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1935年化學獎。
- 格蒂·特蕾莎·科里與卡爾·斐迪南·科里,1947年生理學或醫學獎。
- 貢納爾·默達爾,1974年經濟學獎,與阿爾瓦·默達爾,1982年和平獎。
- 邁-布里特·莫澤與愛德華·莫澤,2014年生理學或醫學獎。
- 阿巴希·巴納吉與艾絲特·杜芙若,2019年經濟學獎。

- 最年輕、最年長的得主[20]
-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為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2014年(與凱拉西·薩塔亞提一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年僅17歲。
-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為諾貝爾獎三項科學獎項中最年輕的得主。1915年(與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僅25歲。
- 約翰·B·古迪納夫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時已有97歲,為最年長的諾貝爾獎得主。
- 參會者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會議
- 1927年10月召開的第五次索爾維會議。參加會議的29人中有17人獲得或後來獲得諾貝爾獎。

- 菲利普·諾埃爾-貝克:19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500米賽跑銀牌得主。獲得1959年和平獎。
諾貝爾獎原則上僅能授予在世者,但有三次例外。一為193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里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特,二為196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格·哈馬舍爾德,三為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拉爾夫·斯坦曼。
爭議
人們對諾貝爾獎的爭議點,除了在各獎得主必須是三人以下的限制外,還有不頒給已過世的人,另外還有諾貝爾獎不設立重要的數學獎。
19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約翰尼斯·斯塔克曾為自身利益為希特勒效勞,諾貝爾基金會無權使獲獎者改變自己的看法。
諾貝爾獎的規矩:得主必須是三人以下,也產生過爭議,該獎項只是表彰在科學領域中有重大突破的個人和小團隊的。不過也有例外的是諾貝爾獎中的和平獎,分別在1917年,1944年,1963年頒發給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組織,2012年頒發給了歐洲聯盟組織。2013年則頒發給了禁止化學武器組織,2015年又頒發給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集團。
關於諾貝爾基金會不設立數學獎[21],其中有一個流傳較廣的都市傳說是諾貝爾的妻子與一位名叫雷富勒(Mittag-Leffler)的數學家有外遇,所以諾貝爾本人遺囑中不設置諾貝爾數學獎。不過這個說法顯然不實,因為諾貝爾根本沒有結婚,較可能的因素為當時代,數學僅為尚未形成一有改變人類生活可能的顯學。[22] 隨著數學及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數學界的阿貝爾獎及計算機界的圖靈獎被稱為該領域的「諾貝爾獎」。
在得獎人選方面,在眾多的爭議獎項中,歷年來文學獎與和平獎所招致的爭議最多[23]。
預測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