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美国国家实验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英語: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縮寫LBNL,簡稱柏克萊實驗室)是一個隸屬於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實驗室,從事非絕密級的科學性研究。主要研究範圍包括基礎能源科學、生物和環境系統科學、先進科學計算、物質基本屬性、未來加速器、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技術等[4]。從1950年代至今,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一直是國際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共有12名與柏克萊實驗室相關的研究人員獲得了諾貝爾獎[5]。
Remove ads
歷史
1931年8月26日由歐內斯特·勞倫斯建立,最初名為「加州大學放射實驗室(Radiation Labora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位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中心校園內柏克萊山的山頂。該實驗室現由美國能源部委託加州大學代為管理[3]。
成就
從1950年代以來,柏克萊國家實驗室已發現了14種新的化學元素,包括砹、錼、鈽、鋂、鋦、鉳、鉲、鑀、鐨、鍆、鍩、鐒、𨧀和𨭎[5]。
柏克萊國家實驗室於1954年開始運行10億電子伏特加速器Bevatron,在1955年由此發現了反質子,後又發現了反中子[5]。埃米利奧·塞格雷和歐文·張伯倫因此而獲得195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的高級光源(Advanced Light Source, ALS)裝置由美國能源部資助,是世界上可以產生最亮紫外線和軟X射線的光源之一[5]。
1980年代,柏克萊實驗室的索羅·珀爾穆特組建了超新星宇宙學計劃(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SCP),並在1998年發現了暗能量,索羅·珀爾穆特也因此與其他兩人共獲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5]。
榮譽
目前共有15名實驗室相關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1],共有23名實驗室成員參加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也獲得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