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勾踐

春秋時期越國國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勾践
Remove ads

勾踐(?—前464年),又寫作句踐;在出土文物「越王勾踐劍」裡寫為鳩淺[1]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紀年》作菼執[2],是中國春秋時代後期的越國君主。有關他的先世,有說「其先禹之苗裔」[3],亦有說「先世無所考」,也有說他是「祝融之後」並且是楚國羋姓,眾說紛紜。[4]父親是越侯允常。勾踐生年不詳,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

快速預覽 越王勾踐, 姓名 ...

生平

初嚐敗績

勾踐生平不詳。前496年,其父允常死後,勾踐即位後稱王。他在檇李之戰擊敗吳國進攻,吳王闔閭負傷而死。前494年,他聽說吳王夫差要為父報仇,於是率先攻打吳國,吳軍反攻,在夫椒之戰擊敗越軍。勾踐率領五千人被困於會稽山,採納文種、范蠡之計,向吳國求和,願為臣屬,舉越國珍寶獻上。夫差同意後,勾踐向越國臣民下詔罪己,然後帶著妻兒去吳國給夫差作奴僕,親嚐苦膽,最終騙得夫差信任,3年後獲釋放回越國。

越王勾踐回國後,發誓復仇滅吳,臥薪嘗膽[5],休養生息,夫妻親耕親織,發展生產。重用計然范蠡文種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史記·貨殖列傳》說:「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又說:「修之3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前484年(勾踐十三年),越大夫文種向吳國請糴,吳王不願伍子胥進諫,貸出糧食粟萬石。同年伍子胥被吳王逼死。下一年,越王揀擇精粟而蒸熟復還於吳國,吳民種植越粟,粟種殺而無生者,使第二年吳民大飢,吳國貧窮。[6]

Remove ads

消滅吳國及稱霸

Thumb
越王勾踐劍

前482年,勾踐趁夫差北上黃池會盟爭霸,趁虛而入,率軍五萬攻入吳都姑蘇,殺吳太子,焚燒姑蘇台。夫差返國後,被迫向勾踐求和。前476年,勾踐再次攻吳;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越軍圍困吳都三年後,終於破城。夫差上姑蘇山,求降不得而自殺,國亡。勾踐隨後遷都琅琊北上,與齊國晉國宋國魯國等諸侯會盟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南),「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泗上十二諸侯,皆率九夷以朝」[7]。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8]

有關勾踐姓氏的說法

有關勾踐的姓氏是甚麼,有多種說法:

三國時代孫吳的學者韋昭的《國語》註:「勾踐,祝融之後、允常之子,羋姓也。《鄭語》曰:『羋姓夔越。』《世本》亦云:『越,羋姓也。』」[9]另外,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裡引《世本》說:「越,羋姓也,與楚同祖。」[10]而《史記·楚世家》記載:「(楚國熊渠)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孫詒讓《墨子間詁》提出勾踐之越國或為越章王之後裔,而童書業對此有詳細考證[11]。以上說明勾踐可能與楚國是同宗共祖,因而與楚國王室一樣是羋姓。

司馬遷《史記·越世家》:「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吳越春秋》也認為「至少康,恐禹跡宗廟祭祀之絕,乃封其庶子于越,號曰無餘。」也就是說,勾踐是夏禹的後代,而夏禹的姓氏是姒,所以勾踐可能是姒姓。北宋史學家歐陽脩也認同此觀點,謂「先祖為夏禹、勾踐,姓氏源浙江湖州」。

彭姓諸稽氏

曹錦炎從三個角度考證越王的先祖是祝融八姓之一,屬於彭姓諸稽氏[12]

一:《宣和博古圖》著錄有一件越王鍾,越王名「者旨於睗」,傳世的同人所作青銅器還有一支矛,三把劍。1959年,安徽淮南市發掘的戰國墓中,也出土了帶有「越王者旨於睗」銘文的戈,者旨於睗即诸稽於睗,被學術界公認為句踐之子鼫與。曹錦炎指出「諸稽」為氏,「於睗」為名,《越絕書》作「與夷」為「於睗」的同音通假字,《吳越春秋》作「興夷」的「興」則是「與」的訛字,诸稽於睗正符合古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的習慣。其次,越國有諸稽氏,《史記·越王句踐世家》:「使范蠡與大夫柘稽行成,為質於吳」,《國語·吳語》則作:「乃命諸稽郢成於吳」就是證據。

中國古籍裡的勾踐後裔

勾踐的子女

子:越王鹿郢,或作鼫與; 女:越姬楚昭王之姬妾,楚惠王之母。

勾踐身後的越國諸王

關於勾踐去世後,其王位的歷代繼承者,中國古代史書的說法各異,有的是同人異名,有的是世系前後不同。現列之於下:

  • 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紀年》:「於粵子句踐卒,是菼執。次鹿郢立,六年卒」(《史記》原文「子王鼫與立」注);「不壽立十年見殺,是為盲姑,次朱句立」(《史記》原文「王不壽卒」注);「於粵朱句三十四年滅,三十五年滅,三十七年朱句卒」(《史記》原文「王翁卒」注);「翳三十三年遷於,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諸咎弒其君翳,十月粵殺諸咎。粵滑,吳人立子錯枝為君。明年,大夫寺區定粵亂,立無余之。十二年,寺區弟弒其君莽安,次無顓立。無顓八年薨,是為菼蠋卯」(《史記》原文「子王之侯立」注)。司馬貞還說:「蓋無顓後乃次無彊也,則王之侯即無余之也。」[14]
  • 《越絕書》:「句踐子與夷,時霸。與夷子子翁,時霸。子翁子不揚,時霸。不揚子無疆,時霸,伐楚,威王滅無疆。無疆子之侯,竊自立為君長。之侯子,時君長。尊子,失眾,楚伐之,走南山。親以上至句踐,凡八君,都瑯琊二百二十四歲。無疆以上,霸,稱王。之侯以下微弱,稱君長。[15]
Remove ads

越國亡後的遺族事跡

  • 司馬遷《史記》的說法:《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說,越王被楚國所滅後,「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後七世,至閩君搖,佐諸侯平漢高帝復以為越王,以奉越後。東越閩君,皆其後也。」[16]另外,在《史記‧東越列傳》裡又說到:「閩越無諸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勾踐之後也,姓騶氏。」(裴駰「集解」引徐廣說騶,一作「」)司馬遷把戰國時代秦漢時代中國東南沿海及東越部族的君長,視為勾踐的後代。
  • 根據《姓氏考略》所記載,越王勾踐之裔、無疆之次子蹄,封於烏程(今浙江湖州南二十里)歐餘山(今升山)之陽,後代便以地名為氏,後有歐姓歐陽姓歐侯姓、及區姓
Remove ads

影視作品

電影

更多資訊 首映年份, 標題 ...

電視劇

更多資訊 首播年份, 標題 ...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