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匕首飛彈
全球首款投入實戰的高超音速武器,由俄羅斯研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匕首高超音速飛彈(Kh-47M2 Kinzhal,俄語:Х-47М2 «Кинжал»)是俄羅斯研發的一種空射高超音速飛彈[8],據稱射程超過2,000公里,速度能達到10馬赫,該飛彈能在每個飛行階段進行規避動作。它可以攜帶常規彈頭和核彈頭[9],該飛彈可以從圖-22M轟炸機或米格-31戰鬥機上發射。匕首飛彈於2017年12月服役 [10][11],目前已部署在俄羅斯南部軍區的空軍基地[12]。
2022年3月18日,俄羅斯在俄烏戰爭期間,首度應用「匕首」飛彈摧毀烏方軍火庫,成為俄羅斯、乃至世界上首次在戰爭中應用的高超音速武器[13]。
Remove ads
發射過程[14]
MiG-31K的導引和控制系統負責將目標的雷達圖像加載到「匕首」的尋的裝置中,對其自動駕駛儀進行編程,並確定飛彈的發射點。一旦完成這些任務,機組人員就會開始全自動發射序列。 火箭準備好發射後,機組人員啟動發射程序。飛機從那裡接收飛彈,自主機動以滿足飛彈發射所需的精確參數。一旦滿足這些參數,機組人員就會將火箭發射到其軌道上。
一般來說,飛彈會以 2 馬赫的速度上升到大約 20 公里的高度。發射後,匕首飛彈的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就會啟動,為上升提供動力。自動駕駛儀使用空氣動力尾翼來管理火箭的飛行路線。它迅速加速到平流層邊緣,旨在減少阻力。隨著飛行高度的增加,氣動尾翼失去效力,飛彈採用矢量推力控制。到達平流層邊界後,飛彈採用水平飛行路徑,同時加速到10馬赫的攻擊速度。在此過程中是容易被遠程防空系統攔截的最佳時機,之後目標飛彈的彈道不斷變化,則需要無限期地重新計算瞄準點。當攔截飛彈接近目標飛彈時,其動量將危及精確跟蹤目標的機會,俄方聲稱以目前的技術無法做到在機動末期攔截高超音速飛彈。
從發射到目的地,飛彈採用不可預測的路徑,由於推力矢量控制的啟用以及後來的尾翼的使用,不斷改變方向。這種不尋常的機動性使其能夠巧妙地規避潛在的飛彈防禦系統。到達預定區域後,飛彈通過激活其主動雷達尋的方式開始行動。這種機制會不斷地將導引頭捕獲的雷達快照與其內存庫中預加載的目標圖像並置,但也有主張認為仍需要靠米格31做引導[15]。
在指定相關性後,它會旋轉並調整其路線,以確保精確打擊。整個過程確保飛彈命中時距離目標非常近,通常距離目標僅 10 米左右。不過有意思的是,匕首有些時候會直接撞擊,這一度還被認為是製造缺陷,直到後來出現擊落的完整殘骸得以分析,使烏克蘭專家得出結論,確認彈頭與蘇聯時代的圓點類似,使得雷管啟動故意設計得較晚,因此具有以電子方式在末端控制多種攻擊模式的可能,並沒有機械起爆結構,另外俄製高爆炸藥使戰鬥部僅150公斤,效能即相當於240公斤TNT。[16]
Remove ads
使用記錄
2022年3月18日,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期間使用匕首飛彈摧毀了烏克蘭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17]的一個地下武器庫,這是俄羅斯首次使用該武器[13],俄方專家表示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在實戰中使用高超音速武器[17]。同年當地時間3月20日,俄羅斯國防部披露其再次使用該武器,表示俄軍從裏海發射的匕首高超音速飛彈擊中了烏軍位於尼古拉耶夫州的一處大型油料庫,該油料庫為南部烏軍裝甲車輛的主要燃油供給庫[18]。4月11日,俄國防部表示使用匕首飛彈摧毀了一座位於恰索夫亞爾市附近的烏軍指揮所[19]。
2023年5月6日,烏克蘭空軍司令尼古拉·奧列修克表示,烏克蘭於5月4日使用愛國者二型飛彈成功攔截了俄羅斯發射的一枚匕首飛彈[20]。5月9日,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派屈克·萊德證實了這一消息[21]。同日,烏克蘭軍方表示,基本攔截俄羅斯發射的新一輪飛彈襲擊,包括攔截8枚匕首高超音速飛彈[22]。5月16日,俄羅斯對基輔發動新一輪飛彈襲擊,烏克蘭表示,已成功攔截所有針對基輔的飛彈襲擊[23]。俄國防部則表示,俄軍使用匕首飛彈精準打擊並摧毀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一套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24],但該消息遭到烏克蘭否認,烏克蘭空軍發言人尤里·伊納特(Yurii Ihnat)表示,不用擔心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的命運,無法一擊摧毀該系統[25]。據CNN報道,美國正在評估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受損程度,並表示該系統未被摧毀[26]。
2023年,「匕首」第一次被宣稱擊落,這枚高超音速飛彈其殘骸隨後被發現,有部分人士對烏克蘭方的戰果提出異見[27]。而飛彈頭錐部分過厚的材料:飛彈配備的雷達或紅外導引頭很難透過如此厚重的材料進行工作。此外,頭錐附近通常包含彈頭,這些部分被擊穿時,劇烈撞擊大概率會引發爆炸而無法保持彈體的完整。但之後,基本上可以確定是彈道飛彈[28][29][14]。
外界開始普遍認為「匕首」是「伊斯坎德爾」彈道飛彈的空射版本,「伊斯坎德爾」系列彈道飛彈在末段可以進行大過載機動,而且還能釋放假目標,本身攔截難度很大,公開材料顯示,烏軍獲得的是「愛國者-2」防空反導系統,沒有裝備反導能力更強的「愛國者-3」(後美國證實烏軍存有)。愛-3使用動能殺傷彈頭,需要直接命中才能有效摧毀目標,攔截難度更大。認為美軍在許多西方外交和軍事使團的所在地的巴格達綠區內建立了許多愛國者防空系統。這個特定地區經常遭受叛亂分子的襲擊,他們在襲擊中使用巡弋飛彈和短程彈道飛彈。這些飛彈大部分都源於遜於俄羅斯的伊朗飛彈技術。採用美國先進技術的愛國者系統無法攔截綠區發射的高達50%的飛彈,烏克蘭當時宣傳的對高超音速飛彈實現100%的攔截率,一度讓人質疑。[30]
另外即便烏軍反導系統在技術上具備針對「匕首」的攔截能力,但它在反導陣地部署上也較為苛刻。「愛國者」系統在反導作戰時採用逆彈道攔截技術,攔截飛彈要先飛到來襲飛彈逆向彈道上,然後進行迎頭攻擊,所以對發射陣地與被保衛目標之間的方位和距離有特殊要求。在攔截彈道飛彈時,有效作戰距離比較近。因此在反導作戰時,通常需要使用多套系統才能保衛城市等大型目標。烏克蘭用一套系統,就成功攔截了包括高超音速飛彈在內的各種飛彈,雖有可能,但概率比較小。另外烏軍還要解決飛彈預警、為「愛國者」導引雷達進行目標指示等一系列難題。在沒有體系配合的情況下攔截的成功率很低。不過2024年1月2日,俄軍當天稱使用了匕首攻擊基輔,而也被目擊到一枚疑似匕首的彈體掉落入聶伯河[31],其後彈頭已被尋獲,依然證實了部分大型飛彈確實沒有命中目標[32]。
據烏克蘭方後來透露,解釋「匕首」飛彈是靠助推器加速到高超音速,但不能永遠保持這樣的速度。在飛行末段的攻擊過程中,它的滑翔速度很快,但遠不是真正高超音速。匕首飛彈實際上的飛行速度約為每秒 1,240 米(約3.6馬赫),僅為俄羅斯聲稱的三分之一。[33][34]故理論上確實能被擊落,而中國對北約方面所述的幾次戰果綜合評估有可能為真[35][36]。歐洲方面專家也同樣提出此類見解,表示達到高超音速邊緣的飛彈,特別是匕首這類,只是比較快但多出的突防效果也並沒有大家此前推測的那麼高[37]。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