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俄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立北京中俄大學民國時期在北京辦學時間不長的一所用中文和俄文進行學術研究的大學,校址在東總布胡同。當時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在北京的一個重要機關。

歷史沿革

  • 1925年,張西曼利用蘇俄政府放棄庚子賠款的機會籌辦中俄大學。
  • 1926年3月7日,國立北京中俄大學成立。中國國民黨北京執行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執委、外交部部立俄文法政專門學校校長、中俄庚款委員會主席徐謙出任校長。校址設在外交部部立俄文法政專門學校上。俄文法專遷出,改組為國立法政大學與俄文法專兩校。
  • 1926年3月18日,天安門前舉行「反抗列強最後通牒國民大會」,大會主席徐謙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於是發生三·一八慘案。徐謙被執政府通緝,學校學生也有死傷。由於學校無人負責,造成經費異常困難,外國教授們因薪資無著而不到學校授課,使得課業停頓。
  • 1926年5月,郭同接任校長。
  • 1926年8月28日,外交部收回中俄大學校址,俄文法專遷回辦學。
  • 1926年10月,全體學生併入國立北京法政大學,成立俄文法政系。楊適夷為系主任。另有部分師生轉入國立武昌中山大學

國立北京法政大學是1923年由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升格而成。

Remove ads

機構設置

  • 校長:徐謙,後為郭同
  • 校務委員會委員長:徐巽
  • 總務長:陳彬和,曾任天津南開學校總務長
  • 教務長:陳啟修,《國民新報副刊》編輯

著名校友

教師

  • 鄭孝觀,後改名賓於
  • 李漢俊,中國共產黨建黨人之一

學生

  • 唐君毅,1926年入校
  • 林鐵,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顧委委員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