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證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成立的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於1997年底由北京證券有限公司北京財政證券公司合併而成。北京證券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88年4月27日成立的北京市證券公司北京財政證券公司是1993年4月由北京市財政局出資設立的國債中介機構。1999年末,北京證券經過增資擴股,註冊資本金增至15.15億元,股東包括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能源集團首鋼集團等共21家單位,由北京市國資委實際控制。[1]公司自1997年重組後,經主管部門批准先後取得國債一級自營商資格、股票主承銷商資格、股票質押貸款融資資格、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融資資格、網上證券委託業務資格、綜合類證券公司資格、經營外匯業務資格和經營外資股業務資格,是當時全國少數幾家同時具有以上幾項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之一,並被推選為中國證券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2]北京證券主承銷及參與承銷股票近90隻,且承銷家數、股數、籌資金額等多次排名當年全國前十,重組前在全國擁有27家營業部。[3]2001年2月,證監會核准北京證券網上證券委託業務資格。[4]

快速預覽 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曾用名 ...
Remove ads

清算重組

2004年北京證券存在的諸多問題逐步暴露,其欠下了大量個人與機構債務,包括挪用客戶保證金。[5]據當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支出2.75億元,虧損金額為1.6億元,淨資產為4.77億元。由於北京市政府同時擁有北京證券和華夏證券兩個券商亟需重組,原計劃將兩公司合併,剝離債務後,一併由中信證券收購。2005年年初,北京市政府開始籌劃改為引入外資對北京證券進行重組。[6]

隨後,瑞銀集團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國際金融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加入了北京證券的重組過程。由於北京證券重組異常複雜,具體是通過收購存量股權、還是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完成此次重組在前期存在較大爭論。同年9月28日,瑞銀集團宣布擬出資最多17億元人民幣(2.1億美元)收購北京證券3億股權,收購價格按此折算為每股5.7元;較每股定價1元的原始股,每股多付出4.7元、總計高達14億元溢價。[7]若依此方案重組後,北京市國資委控股的企業、瑞銀及國際金融公司將分別持有33%、20%及不超過5%的股權,其餘42%的股權由原北京證券和瑞銀同意的國內戰略投資者持有。[8]

2006年年初,由於此前上報監管機構的方案瑞銀將成為單一持股比例最大的股東,瑞銀入股北京證券的重組方案遭到否決。主管部門和相關領導表示反對,要求降低瑞銀集團的持股比例。[9]2006年4月,各方提出新的重組計劃。[10]最終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9.983億元,北京國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4.917億元,以合計14.9億註冊資金成立瑞信證券,兩者分別持有67%和33%的股權,[11]隨後在2007年3月,建銀投資將所持瑞銀證券股權中的20%以16.98億元的價格轉讓給瑞銀集團,溢價14億元用以填補原北京證券全部保證金缺口及償還50%左右的機構債務;[12]按每股面值價格將4.99%的股權轉讓給國際金融公司;按面值價格分別向中國糧油(集團)有限公司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各轉讓14%;建銀投資作為戰略投資者持有瑞銀證券剩餘14%的股權。[13][14]

2006年9月1日下午閉市後,北京證券全部27家營業部關閉、停業,標誌著北京證券自此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北京證券的所有營業部、員工由招商證券收編,其中21家營業部和1家服務部在原址重新設立,剩餘5家與距離最近的營業部合併後裁撤。[15]同年12月11日,瑞銀證券正式成立。

2007年4月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告終止北京證券會員資格。[16]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復函同意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於2007年6月18日啟動股東自行清算程序,委託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清算組開展清算工作。[17]此後北京證券以僅限開展清算工作作為經營範圍繼續存續。2021年12月30日,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被正式註銷。[1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