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伊庇魯斯自治共和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伊庇魯斯自治共和國(希臘語:Αὐτόνομος Δημοκρατία τῆς Βορείου Ἠπείρου,羅馬化:Aftónomos Dimokratía tis Voreíou Ipeírou)是第二次巴爾幹戰爭(1913年)後居住在阿爾巴尼亞南部的希臘人於1914年2月28日建立的自治實體[1]。
被希臘人稱為北伊庇魯斯的地區,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912年—1913年)期間被希臘軍隊從鄂圖曼帝國奪取。然而,根據《佛羅倫斯協議》,這一地區被分配給新成立的阿爾巴尼亞國家。當地的希臘人拒絕接受這一決定,隨著希臘軍隊撤到新的邊界,一個自治政府在阿爾吉羅卡斯楚(今吉諾卡斯特)成立,由當地傑出的希臘政治家、前外交部長喬治奧斯·克里斯塔基斯-佐格拉福斯領導,並得到希臘的默許支持。
5月,列強通過《科孚議定書》,確認該地區的自治地位,同意該地區擁有自己的行政機構,承認當地人民的權利,並規定該地區是名義上屬於阿爾巴尼亞的自治政府。然而,由於阿爾巴尼亞政府在9月倒台,該協議從未得到完全實施。1914年10月,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希臘軍隊重新占領這一地區,北伊庇魯斯自治共和國解散。希臘計劃在戰後正式吞併北伊庇魯斯,但由於義大利撤回支持和希臘在小亞細亞戰役中的失敗,希臘最終於1921年11月將該地區交還給阿爾巴尼亞。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