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派工作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背景
1949年9月11日,韓戰爆發前9個月,虎林部隊第5、6營滲透朝鮮,遭朝鮮人民軍圍剿擊敗,252人中44人被俘虜並判處死刑,僅35人倖存,其中一部分人後來投誠,進入朝鮮人民軍。1950年,虎林部隊因為戰力不濟被解散,殘餘人員編入護國軍。
韓戰爆發後,為重新對朝鮮執行暗殺、破壞任務,美軍遠東司令部駐韓聯絡處(Korea Liason Office,KLO,美軍對所有反共的情報和滲透部隊統稱,最早在1948年之前就已經被美軍第24軍第442 CIC(反情報隊)使用。1951年後得到官方呼號「8240部隊」,編制上是美軍僱傭的民事人員。)開始主導對朝諜報活動,整合組建了「北派工作隊」,繼續執行暗殺、破壞任務。[1]
概要
北派工作員是韓國政府針對朝鮮成立的特工組織,一般由陸軍「總部情報支隊」負責訓練組織,海軍和空軍只負責提供人員,分屬陸軍HID(陸軍情報部隊)、海軍UDU(水下爆破隊)及空軍「684部隊」等特殊部隊。。韓戰中的1952年8月,大韓民國國軍發動的、以抓捕金日成為目的而入侵朝鮮江原道元山的作戰宣告失敗[2]。同時,入侵朝鮮過程中,派往北方的女性特工均遭拘捕甚至強姦,淪為慰安婦[3]。
韓戰結束後,韓國政府繼續向北派遣特工進行滲透工作。1953年至1972年間,「北派工作隊」共派遣13,835人滲透北方[4],其中死亡的7,726人最終以失蹤處理[5],而發布的死亡通知書僅有136份[4],存活率約5%。1971年起,部分北派工作員接連發動叛亂,其中包括參與實尾島事件的空軍684部隊。電影《實尾島風雲》的上映使這些歷史秘辛逐漸為世人所知。
2002年9月,攜帶著鐵管、斧頭的原武裝北派工作員300餘人在漢城(今首爾)市區舉行示威,揮舞兇器,開啟並點燃液化石油氣瓶與警察發生衝突,此事件中有26名警察負傷[6]。
政府通常以高額報酬勸誘候選者參加北派工作,工作員任務成功則對其支付全額報酬,對於機密任務,執行者不得有任何抗議或請求。招募對象初期以朝鮮難民、戰爭孤兒為主,後因高傷亡率轉為招募囚犯、社會閒散人員及高學歷青年。「北派工作隊」成員均無正式軍籍,一旦加入其中,戰死者、失蹤者、倖存者都無法獲得任何補償,甚至因保密原因遭到終身監控,無法從事許多常人能夠從事的職業,甚至飽受社會上歧視的眼光。北派工作員屬於正規軍,工作員必須盡守兵役義務,隨時聽從軍隊召集。
1972年《南北共同聲明》簽署後,「北派工作隊」活動大幅減少。金大中政權以來,原工作員不斷發起活動,要求國家賠償[7]。至2002年,南朝鮮才正式通過法律承認「北派工作隊」身份並開始提供補償。但由於限制條件苛刻、審核過程繁瑣冗長,多數倖存隊員至死都未能獲得國家承認和補償。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