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漁山燈塔
中国浙江省象山县的一座灯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漁山燈塔是中國浙江省象山縣境內的一座國際燈塔。燈塔位於漁山列島中的北漁山上,為中國大陸最東面的國家一級燈塔。1895年,燈塔由上海海關建設,後塔頂和燈器毀於戰事,1987年完成重建並再次投入使用。2011年,北漁山燈塔與寧波市和舟山市境內的其他十二座燈塔被列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1],並於2013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Remove ads
形制
北漁山燈塔位於漁山列島主島之一的北漁山上。漁山列島位於象山縣東南端,遠離陸地,行政區劃屬石浦鎮,距離石浦銅瓦門47.5公里。列島地處海上交通要道,東部五虎礁為中國領海基點之一[3]。燈塔建於北漁山最高處,海拔103.6公尺,塔高16.9公尺,有「遠東第一大燈塔」之稱,為北漁山的標誌性建築[4]。塔身主體為預製鑄鐵結構,使用螺栓相連,橫截面為圓形,直徑4公尺,有圓窗用於通風[5],外塗紅白相間條帶[6]:57,內設螺旋形樓梯。燈塔內部分為三層,一、二層有收分,三層無收分,一層底部有古典式線腳。燈塔第三層設有有兩層外迴廊,將第三層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玻璃幕牆,頂端有鋼板坡屋頂,內設燈器,底部有和上層外迴廊平齊的一層內迴廊,下部為鑄鐵。燈塔一、二層和三層下部基本為建成時原狀,三層上部為1987年重建時依原狀新建。燈塔修建初期,曾使用高達3.6公尺的特等鏡機作為燈器,體積龐大,因而第三層上下部分設計為上下聯通,燈器放置於第三層底部。1987年重建時,相同功率的燈器體積已大大縮小,因而燈塔第三層上下被隔斷,燈器直接放置在第三層上部[5]。燈塔設置有自動控制和報警系統,周邊建有辦公和生活用房[6]:58。
Remove ads
歷史
北漁山附近有大量暗礁,2008年發現的「小白礁一號」古代沉船即沉沒於此[7]。1883年和1890年,兩艘輪船先後在此失事,死亡165人,燈塔建設因而被提上日程。1895年,燈塔由上海海關耗資5萬關平兩建成,外觀白色,內設法國巴黎巴比爾公司制特等鏡機,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鏡機。此後至1927年,燈器功率逐漸從9.4萬瓦提高到89萬瓦。1944年,北漁山燈塔毀於日軍占領期間。三年後,海關重建燈塔,改用電閃燈作為燈器,功率遠弱於1927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燈塔所在的北漁山仍被中華民國控制,1955年2月,蔣經國曾乘坐軍艦至此視察。當月漁山列島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此時燈塔已被破壞[6]:58。
1985年,北漁山燈塔恢復,由溫州航標區在此建立臨時燈樁。次年7月,北漁山燈塔開始使用原鑄鐵塔身重建,安設新燈籠,採用英國制密封式光束射器,1987年7月1日完工並再次投用[4][6]:58。2015年,燈塔完成綠色能源改造,改用光伏電池供電[8]。
Remove ads
運營和管理
北漁山燈塔為國際航標,位於船隻行經漁山列島的必經航線上,南洋航線和浙江沿海船隻均依賴此燈塔[4]。初建時,燈塔曾有20餘人守護,半分鐘閃光兩次[6]。1987年重建後,燈塔由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溫州航標處負責管理[9],為寧波市境內少數有人值守的燈塔之一[2]。燈塔閃光為白色,周期20秒,射程25海里,同時設有雷達信號[6]:65。
保護
2003年,北漁山燈塔被列入象山縣文物保護單位[10]。2010年,寧波市、象山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浙江大學合作,使用雷射多維測距儀等設備對北漁山燈塔進行了深度測繪[11][12]。2011年,北漁山燈塔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與位於寧波市、舟山市境內的其餘12座燈塔被列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1],同年成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北漁山燈塔以浙東沿海燈塔的名義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燈塔保護範圍為塔基範圍,燈塔圍牆和海岸合圍的區域則為建設控制地帶[13]。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